一、血栓形成的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和常见的原因。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
1.血栓形成的条件包含三种: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流凝固性改变。
2.血栓形成重要和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三、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
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素构成。镜下呈无结构淡红色。电镜下可见血小板轮廓,颗粒消失。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与发生部位紧密黏着。
2.混合血栓
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血栓形成头部后,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被激活和黏附于血小板上,致使血小板小堆不断增大,引起其下游血流减慢和血流漩涡,从而再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如此反复,形成肉眼上灰白色与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即混合血栓。外观粗糙干燥,通常紧紧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
3.红色血栓
为阻塞性血栓,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肉眼上呈暗红色、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早期与死后血凝块相似。经过一段时间,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可脱落形成栓塞。
4.透明血栓
又称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要点:
1.常见血栓的类型包含:①白色血栓;②混合血栓;③红色血栓;④透明血栓。
2.形成延续性血栓的组成依次是: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3.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血小板。
4.透明血栓主要发生的部位是:微循环的小血管内。
擅长疾病:狂犬病,乙肝,原发性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