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血胳膊淤青发紫黑可能和按压位置不准确、凝血功能异常、压迫时间不足等原因有关,可对症处理。1、按压位置不准确:在采血过程中,一旦被针头扎破了血管,没有及时按住,血液就会流到皮肤下面,一旦没有及时止血,就会形成淤血,进而造成胳膊上的淤血。2、凝血功能异常:这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它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抽血后手臂可能会有淤青。3、压迫时间不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血液的凝固性下降,造成了局部的小孔渗出,从而造成了皮下出血。造成手臂上的瘀伤此时可用棉签或棉棒持续挤压。
血型的鉴定可以采用血凝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1.血凝试验血凝试验,就是血清中抗体和红细胞之间出现肉眼所见凝集反应。在临床中首次使用,且使用较为广泛。其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全自动微板法等。玻片法作为血型鉴定初筛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节约材料。试管法作为交叉配血最基本的检测手段,比玻片法增加了检测的敏感性且更准确、可靠。全自动微板法采用ABO血型自动检测法进行正定型和反定型实验,其判断精度较高,单次解释达99.8%以上。并可增加检测灵敏度。本实用新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2.流式细胞技术在ABO血型鉴定中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性强,检测结果确切,可重复性强。ABO亚型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识别效果。缺点就是成本较高。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优点是较经典红细胞凝集方法灵敏1000倍,且对血标本的保存条件没有限制。在40℃的高温下可保存8个月。Rh血型仅识别红细胞是否具有D抗原和血清是否存在抗D抗体。简单地说,血型一定要准确测定,亚型方面尽量不要出现错误。输血可以实现更加安全,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
当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贫血症状时,可以采用一般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因为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的情况。针对部分选择母乳喂养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器官、组织等结构逐渐完善,因此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例如,对于月龄大于6个月的宝宝,单纯的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满足其全面的营养需求,从而可能导致贫血,原因在于缺乏铁元素、维生素B12等成分。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以为宝宝添加多种辅食,如鸡蛋羹、牛奶、菠菜粥等,以补充其所需的营养成分,从而缓解贫血的症状。此外,贫血所致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的症状,因此家属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卧床休息时间。
红骨髓和黄骨髓的区别一般是组成成分和功能的不同。红骨髓是由血液和血窦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液循环十分复杂,其中血液循环最为活跃。黄骨髓是由体内的脂肪组织组成的。红骨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器官,它能够生成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在内的血细胞。黄骨髓通常不具备造血功能,但在重度贫血、大量失血等情况下,才有可能起到造血的作用。血液中包含着大量的血液干细胞以及多种间质细胞,这两种都是骨髓的一种。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检查。
血小板增多症一般采取骨髓抑制剂、干扰素、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治疗,还也可以通过血小板分离方法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后天获得的基因突变引起的,治愈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羟基脲、苯丁酸氮芥、白消安等化疗药,可以起到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或情况有所改善时,可以停止服用药物。血小板分离术可以降低血小板计数,缓解出血情况,比如胃肠道出血、妊娠分娩、选择性手术等。血小板增多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患者的出血和血栓形成。
平时白细胞20000×10^9/L以上较严重,已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属较严重感染,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白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机体最根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在外界细菌或者病毒的侵袭下,白细胞能够吞噬病毒以保护机体的健康。还可参与体内免疫应答反应而起抗菌,抗感染等作用。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是(4000-10000)×10^9个/L,病人白细胞20000×10^9个/L已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可因严重感染而引起或发生血的病变,尤以白血病为甚,无论何种病因,均相当严重。建议日常生活中白细胞较高者,应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高蛋白类食品,充足睡眠、加强休息、培养良好习惯。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较少,一般没有看中医还是西医好的固定说法。出现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贫血可以选择服用中药,也可以选择服用西药,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确定具体的病因,服用西药会起到较好的疗效,就拿缺铁性贫血来说,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补铁,可以选择二维亚铁颗粒、复方三维亚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片、蔗糖铁等。缺铁性贫血可以口服益气补血的复方阿胶浆等中药,但仅靠复方阿胶浆是无法根治的。
身上有紫色瘀青可能是因为外伤、过敏性紫癜、维生素不足或者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1、外伤:如稍有磕碰,就会造成皮下小血管爆裂流血,引起全身紫色瘀青,此情况无须特殊治疗,细心观察即可。2、过敏性紫癜:因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血管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皮肤紫癜,表现为高出皮肤,大小不一,紫红色,压之不退色的出血点有时融合成较大瘀斑。可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3、维生素不足:维生素C不足,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皮下出血,以致全身出现紫色瘀青。维生素K不足,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稍有磕碰容易引起瘀青。维生素类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比如维生素C含片和维生素K1注射液;4、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许多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也可引起这种状况。对此可以通过凝血因子的补充来改善这一症状。不管是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还是血小板减少所致均要积极处理原发病。
C反应蛋白18提示机体有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等情况建议积极治疗。1、细菌性感染:在细菌性感染的情况下,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C-反应蛋白18,这时候,就应该使用一些比较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比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2、组织损伤:C反应蛋白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它可以将组织损伤部位的杂质排出体外,所以可能会有C反应蛋白18,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腿上瘀青可能是外伤、静脉曲张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对症治疗。1、外伤:可能是由于腿部受到外力的冲击,导致毛细血管遭受损伤和破裂,从而引发皮下淤血的症状。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不同方法对其实施治疗,如保守治疗或手术疗法。采用局部冷敷、热敷等理疗手段,辅以三七片、活血止痛片等药物,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2、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或静脉硬化所致,导致下肢静脉淤血扩张,从而引起皮肤变化的一种常见情况。该病具有病程长和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建议采用肝素钠注射液、地奥司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建议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手术进行治疗。
血液铁蛋白是人体内铁的主要储存形式之一。肝脏、脾、骨髓等组织中有大量的铁蛋白,它是为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物质,可以用来补充铁剂,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是因为肝脏、脾、骨髓等组织出现了一些问题。血清铁蛋白比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都要灵敏,如果出现了血清铁蛋白下降的情况,说明患者出现了缺铁性贫血,这个时候要根据血红蛋白等情况来确定病情的轻重,如果确定之后可以服用多糖铁复合物或者是铁剂注射,或者是输血来缓解贫血。血浆铁蛋白升高与肝癌、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疾病有关,通常伴有与原发性肿瘤有关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低多长时间要做一次检查,具体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诊时间。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中脱落出来的胞浆小块,它起到了凝血、止血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的数值应该在(100-300)x10^9/L之间。在使用肝素钠注射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血小板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在服用抗凝剂后的第三至第五天,都要对血小板进行检查,如果抗凝剂长期服用,那么在第七至第十天,以及第十四天,都要对血小板进行检查。
血常规多久检查一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3-5天或一年检查一次。正常的人一年做一次血常规就可以了,可以筛查有无感染、贫血等疾病。如果是呼吸道炎症病变,比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一般每隔3-5天复查一次血常规,通过血常规的检查来确定是否有改善。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建议每个月做一次血常规检查,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对于肺癌、肝癌等疾病进行化疗的患者,每隔4天复查一次血常规,看是否有骨髓抑制。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血小板数值为95×10^9/L通常为偏低。血小板正常值通常为(100-300)×10^9/L,血小板低于(100-300)×10^9/L则为血小板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疾病常常导致血小板数量不足,这些疾病会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当患者有出血倾向时,就容易导致血液中含有大量血小板而影响止血效果。当患者罹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数量可能会出现异常下降的情况。另外,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铁元素,因此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过低。如果患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那么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例如瘦羊肉、瘦牛肉和猪肝等。在患者出现身体部位出血的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合法的医疗机构进行骨髓穿刺治疗,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进行献血前的三天内,献血者应当避免饮酒行为。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献血前的头三天,献血者应当避免饮酒,若已经饮酒,则建议延迟献血。由于饮酒过度,特别是过量饮酒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适。同时也容易发生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失眠等情况,影响血液的采集和检测。在进行献血时,若血液在短时间内流失,将会加重上述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在进行献血之前,必须确保没有任何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同时避免食用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以免引起血脂升高,从而影响血液质量。献血者应尽量避免吸烟和喝酒。在进行献血前的48小时内,若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不适症状,应避免进行献血行为。采血时可采用低温或常温方法采集血样,避免造成献血者身体伤害。在献血前一天,请避免饮酒,同时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对血液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血管中的血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源性凝血法,一种是内源性凝血法。当血管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活化组织因子来启动外源性的凝血通路。而当胶原蛋白暴露于外时,凝血因子就会被激活,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通路。这两条凝血路径最后都会使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形成。同时,血小板被激活、趋化、黏附、聚集,使更多的血液相互结合,形成血栓,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凝血酶原时间低即短,可出现在某些先天性凝血因子升高,如五因子升高,或某些血栓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或冠脉或脑血管等其他血管某些栓塞中,此外还可出现在弥散性血管凝血高凝期中,这是个很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是脑部或者肺部发生栓塞造成的,也可以因血液在浓缩状态下引起的,或者因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检查中发现凝血酶原时间低一点意义不大,但应注意观察有无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若使用抗凝药物发生上述情况,则应考虑为服药后发生的障碍。建议做几次检查,若不是因为吃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低一点,身体无任何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别干预或者药物治疗。症状较明显,也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需要的时候进行相关药物的治疗。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凝血功能和病人临床表现,并可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缓解或停药。
通常情况下,未进食任何有助于补充血小板的食物或药物是最为理想和迅速的选择,因为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充血小板。1.为了促进血小板的生成,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选择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黄豆、海带等,同时也可以适量食用牛肉、鱼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2.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使用氨肽素片,该药物具有促进血小板水平提高的功效。对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病引起的血小板下降有良好效果。促进血小板生成,提高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按照医嘱使用升血小板胶囊可有效改善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具有显著的疗效。
白细胞19.5×10^9/L是19.5×10^9/L。成人的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是(4-10)×10^9/L,新生儿是(15-20)×10^9/L,婴儿是(11-12)×10^9/L,儿童是(8-10)×10^9/L。所以新生儿白细胞19.5×10^9/L属于正常范围,其他年龄都是不同水平的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酷暑严寒、吃饱喝足或洗澡、情绪紧张、低血糖、怀孕后期等,都会引起白细胞暂时升高,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排除影响,白细胞很快就会恢复正常。2、病理性:如急性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尤其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时,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否则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如果是恶性实体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白细胞增高,需要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所致,易导致机体水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的处理方法、药物治疗或输血治疗,以帮助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改善水肿状况。1、一般的处理方法:每天要注意休息,原发疾病没有蛋白质禁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大豆、豆腐;2、药物治疗:人血白蛋白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输注,这对提高循环血容量、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整组织及血管间水分动态平衡等都有好处,因而对消除水肿也有帮助。也可按医嘱使用马洛替酯片和复方氨维胶囊,对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使水肿的状况好转;3、输血治疗:如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情况好转不理想,必要时需按医嘱进行,经输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同时,也需及时与医师共同处理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