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灸后,脸部疼痛分为几种,本身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疼痛,针灸后穴位有反应效果产生的疼痛,针灸针刺在骨膜上导致的疼痛。面瘫针灸分为几种情况,导致面瘫有中风引起的,有三叉神经引起的,三叉神经引起的疼痛分为三叉神经上支在,中支,下支。有头疼是上支,有眼睑下垂是中支,口歪斜是下支。要根据不同症状取穴针灸。所以要分清楚疼痛部位,疼痛的深浅,从而来确定疼痛的具体原因,在作相应的处理。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轻度面瘫有两种可能,一是中枢性面瘫,二是周围性面瘫。前者一般是轻微脑梗死导致的,治疗上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贝前列素钠改善微循环、胞磷胆碱胶囊营养神经处理。后者一般需要早期使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同时使用贝前列素钠改善微循环、天丹通络胶囊活血化瘀、甲钴胺、维生素b1营养神经治疗。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夏天吹空调导致的面瘫,属于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又叫做特发性面神经炎。应该及早到医院就诊,尽早使用激素治疗,常用强的松或者地塞米松,也可以使用甲泼尼龙,疗程一般7~10天。伴有耳后及下颌疼痛的患者,可以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上述治疗的同时,要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等。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使用贝前列素钠改善微循环,到康复科理疗,或者到中医科针灸。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主要表现为一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或无力,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对侧歪斜,与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上区别在于中枢性面瘫为眼裂一下表情肌瘫痪。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病因为面神经炎,多为面神经核以下的面神经分支水肿引起,少见原因还包括颅底肿瘤、中耳炎、腮腺炎等引起面神经损害。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和眩晕关系较小,有部分少见情况可以发生,具体如下: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指的是外周面神经的病变炎症,中枢应面瘫则为脑实质的病变包括梗死,出血或炎症。如果是周围性面瘫,不累及前庭系统平衡功能,则和眩晕没有关系。而如果是中枢性面瘫,可能引发眩晕,特别是脑干附近的梗死或炎症引起的面瘫。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针灸的收费要根据具体的选穴数量和治疗方法而定,而且医院和医师级别不同,收费也不会完全相同。以三级医院为例,普通针刺每个穴位每次3元,一般一次选取10至20个穴位,即30至60元,如果是电针,则每组2个穴位15元。一般同时选用3到5组,也就是45到75元左右。二者合用,不算其他疗法,如拔罐,中频,透药等以及一次性针灸针的费用,光是针灸一项收费大概60到100余元。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一般情况口服激素药物即可,使用泼尼松治疗,目前临床证据获益最充分的也是泼尼松口服激素,逐渐减量(每3到5天),减完为止,一般正常人60公斤的话,需要10日左右。若使用静脉,换算成甲强龙治疗,一般疗程差不多。当然如果患者症状较重,面神经水肿明显,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延长,但获益不明确。急性期后不必继续使用激素重复治疗。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主要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周围性面瘫症状比中枢性面瘫症状要严重。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面瘫一般指周围性面瘫,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闭眼无力或者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患侧额纹消失,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或者乳突部压痛。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梗死可以导致中枢性面瘫。面瘫一般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大类,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也可称为面神经麻痹,此外外伤损伤面神经也可导致周围性面瘫。而中枢性面瘫一般由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此时面神经并无损害。面瘫的治疗要根据具体导致发病的病因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重点。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肌痉挛通常患者会出现一侧面部不由自主抽动症状,也有可能伴有口眼歪斜、一侧面部活动受限等症状。轻微的面肌痉挛,通常采取保守的方法治疗,可以用维生素b1、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做局部的热敷、按摩、针灸、理疗、外用药膏等治疗,也可以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如果保守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可以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等手术的方法治疗。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预防面瘫按摩方法:第1步,首先用拇指按揉面部各穴位,顺序是从中间向两侧,从上向下,每个穴位按摩1-3min。第2步,做开天门,推坎宫的手法,也就是从眉心直推到前发际20-30下,然后再从眉头分推向两侧的眉梢太阳穴处,分推15-20下。接下来是用两手拇指桡侧缘从鼻翼两旁迎香穴开始分推到耳前20-30下。第4步,从下巴中点向两侧分推到耳垂前20-30下,每天按摩1次或每周2-3次,可以很好的预防面瘫,但面瘫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过度劳累,生气着凉等,所以预防面瘫不能单纯依靠按摩,还要注意整体调理,要饮食清淡,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坚持运动锻炼来增加免疫力,从而才能很好的预防面瘫的发生。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95%以上的面瘫患者都可以痊愈,但是需要规范的治疗,发现发病马上去医院,首先要做头部的CT或者磁共振的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然后按医嘱给予激素治疗,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以及通血管治疗,还有面部肌肉康复,发病第5天开始针灸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饮食清淡,保暖,多休息。整个治疗周期大概2个星期-1个月。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Q: 面瘫前兆 面瘫

面瘫是由于面部的神经炎症所造成的面部肌肉瘫痪,一般在面瘫之前患者会出现口角流涎或者是眼睛不舒服,经常有想揉眼睛的感觉。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耳后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加重,也会出现嗜睡,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情况,这些都是面瘫的最典型的前兆。建议患者发现症状,要及时治疗,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调理,比如甲钴胺片。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是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主要症状比如:口角歪斜、患侧鼻唇沟变浅、患侧闭眼无力、周围性面瘫还可合并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中枢性面瘫常见的病因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周围性面瘫常见的病因比如面神经炎、颌面部外伤伤及面神经、肿瘤压迫到面神经、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引发面瘫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病毒感染、寒冷的刺激,或者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急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以上的因素或者疾病均可导致面神经的受累,出现面部的瘫痪。针对面瘫的病人是可以口服西瓜的,通过进食食物或者水果以后,可以加速面部肌肉的咀嚼,促使面肌功能恢复。再进行局部面肌功能康复的同时,要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牵正散改善微循环,醋酸泼尼松减轻神经炎性水肿,针灸治疗,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一般针灸治疗面瘫后初期是不会出现面部疼痛的,因为此时面神经还处于麻痹状态,没有恢复。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脸部疼痛,这是正常现象,表明面部神经正在恢复,存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面部神经感觉到的针感,一般过3-4小时就会自动消失。前提是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针灸大夫治疗,非专业人士治疗后也有可能导致面神经损伤。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在于颅内病变的损害部位不同,产生的面瘫症状也不同。周围性面瘫的损害平面在面神经核及面神经,主要表现为病变侧的半侧面部的面肌麻痹,出现同侧额纹浅、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浅,以及舌前2/3味觉缺失、泪腺分泌障碍、重听。中枢性面瘫是皮质脑干束损害,是面神经核以上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同侧鼻唇沟浅,常常伴有同侧的舌下神经麻痹,以及失语、偏瘫等。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的患者建议做核磁,特别是中、老年性的面瘫患者要进行核磁的检查,排除脑桥面神经核以下损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对于周围性面瘫,临床上以受凉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见,其中的也有一小部分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脑梗死导致脑桥面神经核下部损伤,病人出现周围性的面瘫,同时还可以伴有头晕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可以通过头部核磁检查确诊。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瘫后出现面肌痉挛,患者可以口服药物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有抑制面肌痉挛的作用。服用该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如皮肤过敏、剥脱性皮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及共济失调。其次,患者可以应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面肌痉挛的肌肉给予小剂量的注射治疗,如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眼轮匝肌、颧肌、笑肌、口轮匝肌,以及颏肌,疗效可维持3至6个月。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面肌痉挛吃甲钴胺有一定效果。面肌痉挛也是面神经的病变,目前原因尚不完全明确,考虑和血管袢压迫到面神经可能有关。甲钴胺并不属于改善症状的药物,而是营养神经药物,能够帮助神经髓鞘合成修复,促进轴突再生。所以使用甲钴胺有助于面神经恢复正常的功能,减轻痉挛症状。但能真正起到对症处理效果的是卡马西平、硫必利等药物。

黄世昌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