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为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90%以上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的则由肠道和皮肤排出。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正常的排泄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引起血液尿素氮浓度升高。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是肾功能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脐带: 7.5-14.3mmol/L (21-40mg/dl)
早产儿: 1.1-8.9mmol/L (3-25mg/dl)
婴儿、儿童:1.8-6.4mmol/L (5-18mg/dl)
成人: 2.5-6.4mmol/L (7-18mg/dl)
>60岁: 2.7-7.5mmol/L (8-21mg/dl)
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
(1) 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2) 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3) 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减少:
临床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1) 在测定过程中,各种器材和蒸馏水应无氨离子污染,否则结果偏高。
(2) 标本最好用血清。
(3) 血氨升高可使尿素氮结果偏高。溶血标本对测定有干扰。
(4) 食高蛋白饮食者较高。
暂无相关信息
醛固酮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农药中毒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