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vitamin E)是生育酚(tocopherol,T)与三烯生育酚(Tocotrienol,T-3)的总称,是脂溶性维生素。为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细胞膜上的主要抗氧化剂。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动物性食品以da型为主,植物油的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相平行。维生素E为多烯脂肪酸的抗氧化剂,在细胞膜上与膜磷脂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结合成复合物而稳定膜的结构,防止生物膜上PUFA和细胞中含硫基的酶受氧化剂的损害。当维生素E缺乏时红细胞膜上的PUFA易发生过氧化反应,使红细胞膜受损而产生溶血。
血浆维生素E:11.6-46.4μmol/L
血清维生素E:(34.97±7.99)μmol/L
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正常人过氧化氢溶血率<20%,当其溶血率>20%时提示血浆维生素E浓度<9.6μmol/L;如果溶血率>32.7%,血浆维生素E浓度可能<7.2μmol/L。
(1) 临床诊断:维生素E缺乏病(vitamin E deficiency)多数由于维生素E体内贮存不足、摄入量少、吸收差或需要量多而引起。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时临床上出现贫血、水肿,鼻部有水样分泌物,面、颈及头部有丘疹样皮疹。在儿童及成人中表现为神经、肌肉症状及不育。
维生素E缺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故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及周围血象中可见异形红细胞增多。
(2) 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血浆维生素E含量测定是评价维生素E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但血浆维生素E值与总脂含量有关,血脂低时,血浆维生素E值也降低;实际上体内不缺乏维生素E,因此需用每克脂类维生素E的含量来表达。成人以血浆中维生素E浓度<0.8mg/dl总脂为维生素E缺乏,在小儿<0.6mg/g总脂才定为维生素E缺乏。诊断维生素E缺乏病后,用维生素E治疗,维生素E在血循环中可存在1-2天,故服用维生素E 3天后方可重测血中维生素E的含量。
(3) 血浆维生素E值与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是一种间接的方法,且有假阳性出现,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但该方法简单。血浆维生素E值与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之间的关系见表1。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在抽血前禁用含维生素E的制剂。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锻炼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影响许多项目的检验结果。如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在体力活动增加后就会升高,可达一倍以上,甚至休息一小时后仍可偏高30%。慢跑后血中肌酐(Cr)可增高45%,血尿素氮(BUN)可增高31%。因此要求在体检前2天起要保持常态活动量,不要在剧烈活动后采血样。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1) 所用测试器材均需用浓酸处理,清洗后用双蒸馏水冲洗。
(2) VE在己烷相中及避光条件下可稳定24h以上。
(3) 本法的CV小于2%,回收率为93%-103%。胆固醇及血红蛋白无干扰,甘油三酯可干扰本试验。线性为12-48μmol/L。
(4) 血清中VE在避光条件下,可于4℃保存4w,低温条件下可保存数月。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小儿维生素E缺乏病,维生素E缺乏病,维生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