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ANA)是最常出现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为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但也包括某些细胞质和细胞骨架成分。核染色质中的抗原有DNA、组蛋白、高活动组(high mobility group,HMG)蛋白、DNA拓朴异构酶-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yclin)、RNA聚合酶-1以及核仁结构区(nueleolus organizing regions,NOR)相关蛋白等;核质中的抗原为核糖核蛋白,包括U1-U6 RNA、转移RNA(tRNA)、信使RNA(mRNA)、异质性细胞核RNA(hn RNA)以及许多其他的小RNA,即小的细胞核RNA(snRNA)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物,如U1、U2、U4-U6 RNP(Sm抗原)、U1 RNP、hnRNP等;核膜上的靶抗原主要有称之为膜孔复合物的一组蛋白质和核膜内层的层蛋白(lamins)。除此之外,在细胞质中也有一些核糖核蛋白,即小细胞质RNP(scRNP)如Ro/SS-A抗原。产生的机制不清楚。某些抗核抗体有相对的疾病特异性,如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出现的抗双链DNA抗体和抗Sm抗原抗体;硬皮病时出现的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1)抗体等。由于很多抗核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内有特定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核酸和蛋白,自身抗体与它们的结合,可能会对细胞的增殖及相应功能产生影响。
免疫荧光定性法:阴性。
免疫荧光滴度法:<1∶160。
ANA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例如全身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检出率都可达100%;干燥综合征(Sjgren综合征)、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检出率可达70%-85%;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患者也可能检出ANA。
(1)用IIF法检测ANA,正确诊断的前提是对每份待测血清同时用Hep-2细胞和肝细胞做抗原片进行平行测定,选用何种细胞为抗原片,抗原片的固定方法,荧光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荧光显微镜的质量等都对测定的结果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每个实验室都应进行严密的室内检验质量控制,每次试验都应设置阳性对照(WHO标准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
(2)4种典型的荧光图谱其形成虽与某些特定的抗核抗体有关,但不能根据荧光谱型做出何种抗核抗体阳性的诊断。荧光谱型的意义只在于提示需要进一步做何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查。
暂无相关信息
抗体,小儿脱屑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