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蛤壳

核准日期:2007年04月13日 修订日期:2007年12月06日

收藏

药品名称:

蛤壳药典

Ge Qiao

海蛤壳;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化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和青蛤Cyclina sincnsis Gmelin等的贝壳。

主要产地:

各沿海地区均产。

采集:

夏秋两季白海滩泥沙中淘取,去肉,洗净,晒干。

炮制:

蛤壳 洗净,碾碎,干燥。
煅蛤壳 取净蛤壳,照明煅法(附录Ⅱ B)煅至酥脆。

性状:

文蛤 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 ,高2~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 个及前侧齿2 个;左壳有主齿3 个及前侧齿1个。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无臭,味淡。
青蛤 类圆形,壳顶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凸出壳面略呈环肋状。壳内面白色或淡红色,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壳均具主齿3 个,无侧齿。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咸,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应用:

1.肺热,痰热咳喘
本品能清肺热而化痰清火,用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常与瓜蒌仁、海浮石等同用;治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咯吐痰血,常配青黛同用,即黛蛄散(《卫生鸿宝》)。
2.瘿瘤,痰核
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含化丸(《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有利尿、制酸之功,还可用于水气浮肿,小便不利及胃痛泛酸之证。研末外用,可收涩敛疮,治湿疮、烫伤。

功效: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2.《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3.《本草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

化学成分:

文蛤和青蛤的贝壳均含碳酸钙、壳角质、氨基酸等。另含钠、铝、铁、锶等。

药理作用:

有抗衰老作用,能明显降低动物过氧化脂质,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另有抗炎作用,其与昆布、海藻、牡蛎的组方能抑制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对小鼠冰醋酸致急性腹膜炎有显著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