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白茅根

核准日期:2007年02月08日 修订日期:2007年05月05日

收藏

药品名称:

白茅根药典

RHIZOMA IMPERATAE药典

Bai Mao Gen

茅根;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全国各地均有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炮制:

白茅根 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茅根炭 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且单用有效,或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妇人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鲜品捣汁服用;若治咯血,与藕同用,均取鲜品煮汁服,如二鲜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本品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经,能清热利尿,导热下行,故对膀胱湿热蕴结而致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宜。如《圣惠方》治小便出血,单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时发,属虚而有热者,常配人参、地黄、茯苓同用,如茅根饮子(《外台秘要》)。
2.水肿,热淋,黄疸
本品能清热利尿,而达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效。如《肘后方》治热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水肿、小便不利,均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其他清热利尿药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山栀等同用。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本品既能清胃热而止呕,又能清肺热而止咳。用治胃热呕吐,常与葛根同用,如茅根汤(《小品方》);用治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汤(《圣惠方》)。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鉴别用药: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2.《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化学成分:

含糖类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等以及淀粉;简单酸类及钾盐: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三萜烯:白茅素、芦竹素、羊齿醇等;5-羟色胺等;其他尚含类胡萝卜素类及叶绿素、维生素、白头翁等。

药理作用:

本品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水煎剂和水浸剂有利尿作用,以给药5~10天时作用明显;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福氏、宋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有一定抗HBV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