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花椒

核准日期:2007年02月08日 修订日期:2007年05月05日

收藏

药品名称:

花椒药典

PERICARPIUM ZANTHOXYLI药典

Hua Jiao

蜀椒;南椒;陆拨;点椒;川椒;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温里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以四川产者为佳,故又名川椒、蜀椒。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生用或炒用。

炮制:

花椒 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
炒花椒 取净花椒,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香气。

性状:

青椒 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果,集生于小果梗上,??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 ??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辛、温。归脾、胃、肾经。

应用:

1.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本品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与干姜、人参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与肉豆蔻同用,可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如川椒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如乌梅丸(《伤寒论》);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若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同用,水煎熏洗,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汤(《医级》);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治湿疹瘙痒。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2.《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化学成分:

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香桧烯,紫苏烯,芳樟醇,爱草脑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茵芋碱,单叶芸香品碱,脱肠草素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动物离体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并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并能杀疥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