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乌梅丸

核准日期:2007年02月08日 修订日期:2007年05月05日

收藏

药品名称:

乌梅丸《伤寒论》

Wu Mei Wan

主要成份:

当归 乌梅 人参 黄连 黄柏 花椒 桂枝 干姜 附子 细辛

所属类别:

中药>>中成药>>驱虫剂

组成:

乌梅三百枚(480g)细辛六两(180g)干姜十两(300g)黄连十六两(480g)当归四两(120g)附子六两,炮去皮(180g)蜀椒四两,出汗(120g)桂枝六两,去皮(180g)人参六两(180g)黄柏六两(180g)

用法: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现代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捣烂,和入余药捣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温脏安蛔。

主治:

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配伍特点:

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鉴别:

乌梅丸、理中安蛔汤、连梅安蛔汤三方均为安蛔驱虫之剂,均可治疗蛔虫证,但因蛔虫证的病机不同,制方亦各异。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之蛔厥重证,故方中苦辛酸合用,寒热并调,邪正兼顾,以温肠胃为主,兼清郁热而安蛔;理中安蛔汤即理中汤去甘草,加茯苓健脾化湿,用川椒温中散寒、乌梅安蛔,故能用治中焦虚寒的蛔虫腹痛;连梅安蛔汤治肝胃热盛之蛔厥证,故方以苦辛酸并用,清降肝胃之热,兼以驱蛔。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口苦,心下疼热甚者,重用乌梅、黄连,并加川楝子、白芍;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呕吐者,可加吴茱萸、半夏;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槟榔。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