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地耳草

核准日期:2007年08月02日

收藏

药品名称:

地耳草药典

Di Er Cao

一条香;小元宝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土防风;田基苋;田基黄;水榴子;蛇喳口;痧子草;雀舌草;荞壳草;七寸金;七层塔;雷公箭;金锁匙;降龙草;黄花仔;红孩儿;合掌草;禾霞气;光明草;枫草儿;耳挖草;跌水草;寸金草;斑鸠窝;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

古籍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基原: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anb.ex Murray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夏、秋二季采收。硒干。生或鲜用。

药性:

苦、甘,凉。归肝、胆经。

应用:

1.黄疸
本品苦凉。入肝胆经。清热解毒利湿而退黄疸,用治湿热黄疸。可单用大剂量煎汤服,或与金钱草、茵陈蒿、郁金、虎杖等同用。
2.痈肿
地耳草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治肺痈,可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治乳痈,可与蒲公英、穿山甲等合用;治肠痈,与败酱草、冬瓜仁、红藤等药同用;若湿热毒气所致痈肿疮毒,可单用地耳草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跌打损伤
地耳草能活血消肿,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单用或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煎服,可同时用鲜品捣烂外敷。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2.《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化学成分:

本品含槲皮苷、田基黄甲素、地耳草素等。

药理作用:

地耳草低浓度流浸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呈痉挛收缩。本品有保肝,抗癌,抗疟,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