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椿皮

核准日期:2007年03月1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椿皮 药典

CORTEX AILANTHI 药典

Chun Pi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收涩药 >> 固精缩尿止带药

古籍出处:

《新修本草》

基原:

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根皮或树皮。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南、安徽等地,全年可采,剥下根皮或干皮,刮去外层粗皮,晒干、切断或切丝。生用或麸炒用。

炮制:

椿皮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段,干燥。
麸炒椿皮 取椿皮丝,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性状:

根皮 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大小不一,厚0.3~1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气微,味苦。
干皮 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应用:

1.赤白带下
本品入大肠,苦可燥湿,寒以清热,涩能收敛。既可清热燥湿,又能收敛止带,为止带之常用药物。治疗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而致赤白带下者,常与黄柏等同用,如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2.久泻久痢,湿热泻痢
本品入大肠经能收涩止泻,清热燥湿。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母丁香同用,如诃黎勒丸(《脾胃论》);治湿热泻痢,常与地榆同用,如椿根散(《鲁府禁方》)。
3.崩漏经多,便血痔血
本品入肝经血分,善能收敛止血,因其性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者。治崩漏、月经过多者,常与黄柏、黄芩、白芍、龟甲等同用,如固经丸(《医学入门》)。治便血痔血,可单用本品为丸服;或与侧柏叶、升麻、白芍等同用,如椿皮丸(《丹溪心法》)。
此外,还本品尚有杀虫功效,内服治蛔虫腹痛;外洗治疥癣瘙痒。

功效:

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椿木叶,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调之。皮主甘。”
2.《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下血。”
3.《日华子本草》:“主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血不住,肠滑泄,缩小便。”

化学成分:

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酚,根及树干含苦木素。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苦素等。

药理作用:

椿皮有抗菌、抗原虫及抗肿瘤作用。椿皮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臭椿酮对阿米巴原虫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显示一定的活性。苦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同时能提高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