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玄参

核准日期:2007年03月1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玄参药典

RADIX SCROPHULARIAE药典

Xuan Shen

元参;黑参;重台;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地,野生、家种均有。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生用。

炮制:

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性: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丹参、连翘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可配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等药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配石膏、知母等药用,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可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治肺肾阴虚,骨蒸劳嗽,可配百合、生地黄、贝母等药用,如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本品性味苦咸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用治肝经热盛,目赤肿痛,可配栀子、大黄、羚羊角等药用,如玄参饮(《审视瑶函》);若治瘟毒热盛,咽喉肿痛、白喉,可配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取本品咸寒,有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功,配浙贝母、牡蛎,可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如消瘰丸(《医学心悟》);若治痈肿疮毒,可以本品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用;若治脱疽,可配银花、当归、甘草用,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鉴别用药:

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2.《名医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3.《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化学成分:

本品含哈巴苷、哈巴苷元、桃叶珊瑚苷、6-对甲基梓醇、浙玄参苷甲、乙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生物碱、植物甾醇、油酸、硬脂酸、葡萄糖、天冬酰胺、微量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剂、醇浸剂和煎剂均有降血压作用;其醇浸膏水溶液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冠脉收缩;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须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孢菌和星形奴卡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抗炎、镇静、抗惊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