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和我男朋友第二次做爱没

会员95626196 20岁 已回复
你好,我和我男朋友第二次做爱没出血,第三次第四出血了,这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魏旭秀 医师 昆华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08301
你好,这个可能问题不大的,可能还是和处女膜有关系,不用紧张
有用0
关注
薛婷婷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排卵期出血,月经后期,月经先后...
已帮助用户: 361
问题分析:阴道接触性出血即同房后出血与很多原因有关,常见的与宫颈病变、子宫病变有关,如宫颈糜烂容易引起接触性出血
意见建议:根据您所说的,建议您到医院妇科去做个妇检、宫颈刮片看看宫颈情况,同时做个B超看看子宫情况
有用0
关注
李少强 医师 白沙兴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细菌性肠炎...
已帮助用户: 4540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未排除阴道炎或宫颈糜烂可能,一般阴道炎会有阴道瘙痒、性交痛、性交出血、分泌物增多情况。宫颈糜烂也容易引起性交后出血,建议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明确病因后做进一步治疗,谢谢!
有用0
关注
袁胜杰 医师 西丰县中医院 中医科
擅长:耳鸣耳聋,中风,哮证喘证
已帮助用户: 11309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暴力性交或者是阴道内有炎症,阴道壁炎症水肿,性交后刺激阴道内壁,出现的出血。
有用0
相关问答

会成功的,有一些女性对于药流知识并不了解,不清楚什么才算药流完全。对于药流完全成功的时候,一般并没有过多的症状表现出来。如果完全流产,一般会在用药后自然的排出胎囊;或者是未见明确的胎囊排出,根据辅助的检查B超以及化验血、尿HCG证实已经完全流产。阴道出血自然停止,就算是药流成功了。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通常情况下,第二次剖宫产一般会更疼。具体分析如下:
第二次剖腹产的痛苦要大于初次剖腹产,由于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麻药,所以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痛苦,而做了两次剖宫产的妇女,子宫的收缩性会比较大,这样做的时候,会出现更大的收缩。
两次剖腹产的妇女都有疤痕,因为子宫上疤痕部位的组织比较收缩,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宫缩痛。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妇第二次产检检查nt和早期唐筛。
通常情况下,孕妇进行的第二次产检基本是在怀孕的三个月左右,这时就需要前往医院进行nt和早期唐筛的检查,当然,早期唐筛不是必做的检查项目。另外,也有部分孕妇会在怀孕4个月左右在前往医院进行唐氏筛查,B超检查等来明确胎儿的情况。
此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饮食清淡,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不要熬夜,保持好的心情。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第二次剖腹产是否危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是剖腹产,那么二次妊娠的间隔期为2年,孕期控制胎儿的重量不能低于7公斤,到了妊娠晚期,疤痕厚度大于2mm,可以尝试顺产。二次妊娠少于2年,或者是胎儿重量在7公斤以上,或者是2mm以内的疤痕,都要进行剖腹产。第二次的风险要大得多,最大的风险就是子宫内的粘连,一旦脱离,就会对膀胱和输尿管造成伤害。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第二次剖腹产后42天可以恢复。
第二次剖腹产恢复时间是和第一次是一样的,在42天后就可以去医院做产后复查,只要子宫一切恢复正常,说明身体就恢复了,但也要出百天后,身体才是恢复正常。
建议产妇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合理,多吃鸡蛋,坚果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饮食清淡,禁烟禁酒,注重休息,保持愉悦心情。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这种病没有确切的时间,因为同属于脑出血,也会根据不同的程度来决定。
有些轻微的脑出血,只要不是大量的失血,而是处于非功能区,那么就可以保持神志清明,不会失去知觉,而如果失血太多,就会威胁到病人的性命,也有可能会陷入昏迷,陷入昏迷状态,也有人会在治疗之后慢慢好转,意识恢复,但具体什么时候才能确定,个人的情况不同,要看医生的表现。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