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婴儿,发烧39.2,口吐

会员95911096 10月 已回复
十个月婴儿,发烧39.2,口吐白沫,抽搐,肚子很烫,这两个月两次这样的症状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兰芝 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三级甲等
擅长: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科常见疾病治疗。(肝炎、艾滋病、...
已帮助用户: 46508
你的情况已经大致看过,属于孩子发热导致的惊厥,抽搐。需要积极控制体温,以防再次出现惊厥。
有用0
关注
李小燕 护士 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心卫生院 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营养不良,口炎,腹泻病,消化性溃疡病,水痘,百日咳...
已帮助用户: 1966
指导意见:您好宝妈,根据您上述情况,宝宝这种情况呢一般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建议您呢带宝宝去大点的医院看看,查一下血常规,确诊后对症治疗,会好的噢,祝宝宝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十个月婴儿额头很烫没有发烧的原因很多,如下:
1,如果十个月婴儿额头很烫没有发烧,可能是天气比较寒冷导致的,此时是正常的,家长不要担心;
2,如果发烧了,同时还伴有面色发红、心率增快等症状,建议及时治疗;
3,如果儿正在烤火的话,此时也可能会出现该症状,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苹果等,对身体有好处。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高烧不退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症治疗,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非感染性地去医院先化验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反复发热。必要,可以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果十个月宝宝发烧37.5度是耳温,一般是正常的,不是发烧,不要紧张,可以敞开衣服,喝点温水,注意观察。如果十个月宝宝发烧37.5度是腋下温度,就是低烧,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比如可以把冰宝贴在额头上,用温热的毛巾给宝宝擦身,或者给宝宝洗个热水澡,或者喝点温水。不要穿太多衣服,室内温度保持在24-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即可。
如果精神状态很好,没有其他症状,先观察。如果精神不好,出现气短、呕吐、腹泻、剧烈咳嗽、小便少等情况,就要去医院了。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发烧是指发热,婴儿37.4℃是否算发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宝宝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左右,偶尔会有37℃以上,37.4℃以上才会有发热症状。37.5-38.4℃是低热,38.5℃是高热。婴儿的直肠温度一般在36.8-37.5℃左右,高于1℃即为发热。直肠38℃是低热,直肠超过39℃是高热,这时候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宝宝持续高烧超过2个星期是慢性高烧,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十个月宝宝病毒感染发烧怎,体温低于38℃时应减少衣服,以利于散热。
可以用温水擦拭,保持身体的温度,持续10分钟。在发烧期间要注意补充身体的水分,防止身体流失太多而造成脱水。病毒性发热的主要药物有抗病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小儿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如果体温反复上升,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十个月的宝宝发烧38.5℃,可以通过多喝水、贴退烧贴、温水擦身、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多喝水:如果宝宝能够正常进食、进水,没有明显的寒战和嗜睡,既往也没有热惊厥史,可以先进行物理降温,让宝宝多喝温水,促进排汗、排尿,从而带走体内多余热量;
2.贴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颈部两侧,从而帮助退热;
3.擦拭身体、泡温水澡: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额头、颈部两侧,以及腋下、大腿根、?窝、肘窝等大动脉走行部位。此外还可以泡温水澡,经过上述物理降温,宝宝的体温可以逐渐下降,需要继续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变化;
4.药物治疗:如果物理降温无效,体温仍然持续上升,体温大于38.5℃,需要及时口服退热药物。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