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发热3个月余温度37.5

会员98227643 11岁 已回复
我女儿发热3个月余温度37.5以下,症状头晕、鼻子不通。刚开始检查是扁桃体发炎、鼻窦炎吃3周药不见好转,又化验血是支原体阳性,吃了阿奇霉素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咳露口服溶液3周不退,又换了罗红霉素片、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吃了2周还是不行。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程志勇 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发热、慢性咳嗽、反复呼...
已帮助用户: 2549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带孩子找中医儿科辨证论治吃中药调理,往往效果还是很理想的,祝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曲朋安 副主任医师 烟台龙矿中心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腹泻病,急性感染性喉炎,小儿尿路感染,病毒性脑炎,...
已帮助用户: 22530
指导意见:支原体的疗程一般在2到3个周,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就是阿奇霉素,该病原体感染以后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可给予免疫调节剂应用。可给孩子鼻腔冲洗缓解症状
有用0
关注
施巧玲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三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缺铁性贫血,水痘,幼儿急疹
已帮助用户: 77484
指导意见:孩子长时间的发热,虽为低热也应该做全面检查的,建议住院做各系统的筛查,确诊后再针对病因治疗吧。
有用0
关注
刘德光 医师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儿科 三级
擅长:腹泻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窒息,急...
已帮助用户: 8181
指导意见:首先支原体感染就是会反反复复,我的建议是,如果口服药物治疗五天效果不好,就改成输液用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你好,体温可能稍微低点,考虑可能和用药还有出汗带走大量体温导致的。
指导建议:没必要过于担心,体温不高观察即可,多饮水,多睡觉就是最好的恢复。

张巧凤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冠县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61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胃炎 胃溃疡 心绞痛

一般情况下,5个月宝宝腋下温度38℃通常不需要吃退烧药。
正常情况下,5个月宝宝腋下温度应该在36-37℃之间,而现在温度38℃,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但是温度属于低烧的范围,一般是没有必要吃退烧药的。家长可以通过贴上退烧贴、温水洗澡、用温毛巾擦拭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有助于个月宝宝散热。同时注意给5个月宝宝适当喝白开水,以免脱水。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女性是否怀孕不能只靠舌底的温度来判断。
女性怀孕后测量舌底温度会发现舌下温度会比平时基础温度高一些,一般在37.5摄氏度到38摄氏度之间,这是因为人体孕激素变化导致的,属于正常情况,但不是女性怀孕的特有指标。要确定女性是否是怀孕了,可以用早孕试纸检或者选择抽血检查血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个B超检查。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热敷的毛巾温度一般在37-42度左右。
通常,热敷可以起到局部活血化瘀、消肿、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等作用,同时还能预防外伤后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毛巾的温度高于42度,就会导致皮肤灼伤,如果低于体温,就无法进行热敷。在进行热敷时要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对有四肢感觉减退的病人,如脑梗、糖尿病、神经病等,要注意热敷的时候要注意烫伤;由于病人对体温并不敏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婴儿正常体温在36.4-37.3摄氏度之间,宝宝体温37.5摄氏度,这种情况说明孩子有些发热。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着凉或者是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可以给孩子先吃中成退烧药如果孩子退热,就不用担心。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冬季2个月婴儿室温一般是25℃,湿度50%左右最为适宜。当然还与南方或北方人有关,北方人湿度偏低一点,大约40%;南方人湿度偏高一些,在60%左右。宝宝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各个器官都是非常脆弱的,在二十五度左右宝宝会最为感到舒适,温度不宜过高或低,否则的话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