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有点高,而且脑上有血管凸起

会员99291085 55岁 已回复
血压有点高,而且脑上有血管凸起,以前有静脉曲张,腿上有未完全好的紫斑,较胖。
医生回答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权鹏 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已帮助用户: 21284
你好,现在什么症状?正常人的血压是在140/90mmhg以下,平时注意监测血压,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适量运动。如果血压高,建议心内科门诊就诊,药物控制。
有用0
关注
田万荣 主治医师 定西市中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十二指肠溃疡,巨...
已帮助用户: 10109
指导意见:你好!高血压,首先要降血压治疗。并且降压药的使用,是长期的。另外要加强锻炼。谢谢!
有用0
关注
刘长青 医师 景县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管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2641
指导意见:平时你应该多吃点水果和蔬菜。少吃油腻的食物。以免引起高血压高血脂。
有用0
关注
李春香 医师 阜城县崔庙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慢性支气管炎
已帮助用户: 65820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的情况是高血压。是由于高血脂或高血粘稠度或动脉粥样硬化,或家族遗传等原因造成的。可以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规定口服降压药治疗。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替米沙坦等。把血压降至正常后,头上的血管凸起,就会消失。平时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多喝水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这样的紧张,避免情绪激动,把血压维持正常范围。
有用0
关注
黄冰 医师 鄱阳县柘港卫生院 内科
擅长:心血管疾病 胸部疾病
已帮助用户: 30393
指导意见:你好,依据你的描述你有高血压的病史而且脑血管凸起提示有静脉曲张的可能,需要积极的降压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患有高血压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血压平稳从而减轻大脑负担。
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原发病,避应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才有利于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逐步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过度,并坚持长期正规治疗。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以脑部损害最为突出,必及时抢救治疗。凡高血压患者有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疼,甚至有意识和神志改变者均应立即到医院急救治疗,迅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和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损伤是治疗的关键。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疾病,稳定期可以症状很轻,但是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以诱发急性血压升高是症状加重,甚至引发脑出血,高血压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是可以引发严重脑部疾病的。.急性期住院治疗。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红参具有升高血压和改善微循环,以及提气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只要血压控制平稳,是可以吃红参的。虽然红参具有一定的升压效果,但只要高血压的患者服用降压药之后,血压在正常范围,红参升高血压的幅度也不会很高。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血压有点高的这个情况要考虑是哪一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首先要排除是高血压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情绪波动引起的,比如精神紧张,睡眠不好,导致血压高。血压高的原因有很多,要找到病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长期服药,稳定血压。血压和情绪有较大的关系,个人需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者低落,容易引起血压再次升高。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治疗,并辅助一些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生活压力,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戒烟限酒,少吃盐、炒菜少放油,不能吃肥肉,不能吃油炸食物。要多吃蔬菜,适当吃水果,最好还有深海鱼,但最好别吃鱼籽等。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一般情况下,血压有点高可通过日常护理进行调理,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血压仅有轻度上升,那么其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者舒张压90~99mmHg,可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几个星期后,血压仍然高于140/90mmHg,可以服用一些降压药。要想提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减肥来降低自己的身体质量,使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标低于25,并且降低钠的摄入量,如每天的盐不能多于6g,要适当地补充钙质和钾。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