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压125,舒张压73.脉搏107

会员99549657 23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收缩压125,舒张压73.脉搏107
补充提问:
今天体检,这个值能说明什么?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长征 医师 周家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感冒,变异性咳嗽
已帮助用户: 10244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描述的情况来看,血压还是处于正常范围的,只是出现脉搏稍快的情况,一般脉搏是与心率同步的,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可能是出现心动过速的情况。
意见建议: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建议最好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同时注意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注意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情况下,暂时不必药物治疗,适当加强饮食运动调理就可以,出现心慌等情况的话,可以适当使用倍他乐克等药物进行调理。
有用0
关注
胡延超 许营卫生室 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消化系统的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882
问题分析:你好,脉搏高于正常范围,血压也偏高,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90mmHg .舒张压90—60mmHg . 一般不用吃药的. 适量常吃高钠.含胆固醇多的如;脑.鱼卵.猪骨.肝.蛋.奶油等食物.
意见建议:正常人的脉搏就是60到100次,要是您的脉搏是107次的话号是有点快的,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100-120mmHg,正常高值是120-139mmHg,超过140mmHg就属于高血压;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60-80mmHg,正常高值80-89mmHg。
正常的脉搏在60到100次之间。而这个正常值,就是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的时候,所能承受的极限。在运动、精神压力、疾病等情况下,血压、脉搏等都有可能出现变化,虽然没有什么病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脉搏、心率都会逐渐降低。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收缩压是指当心脏在收缩时,将血液从心脏中抽离出来,在血管壁上形成的舒张压,就是在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到血管壁上。通过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可以判断病人的血压,并对其心功能进行评价。血压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血压偏高的病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善,如果出现血压过高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收缩压、舒张压的分析如下:
血压的测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收缩压,另一种是舒张压。当心脏收缩时,外周动脉的压力就会体现出来,而舒张压则是当心脏处于放松状态时,周围的血管会产生的压力。血压正常情况下,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也就是说,当收缩压、舒张压同时达到140mmHg或90mmHg时,就会出现高血压。所以测量血压有两个数值,即舒张压和高压。建议血压降低的比较理想,140/90mmHg是确诊高血压的标准,最好是130/80mmHg。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130mmHg/75mmHg的正常值。
成人的血压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而130mmHg/75mmHg的收缩压、舒张压在130mmHg/75mmHg之间,是比较好的。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所以平时要多吃一些低盐低脂的食物,多吃白菜、萝卜、苹果等新鲜的蔬菜、水果;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多休息,不要过于疲劳;还可以通过慢跑、登山、骑自行车等锻炼身体,防止血压升高。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来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收缩压正常但舒张压高的病人,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贝那普利等是典型的降压药物。另外,还可以选择服用β受体阻断剂,这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比如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同时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舒张压收缩压高要注意生活调理和服用药物治疗。
舒张压和收缩压高的病人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太多的辛辣刺激性的食品。要有一定的生活习惯,不要太晚,不要过度的工作。可以多做运动锻炼身体,比如散步、太极拳等。戒烟戒酒。需要服用一些降压剂,比如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