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肠胃绞痛

会员103069426 50岁 已回复
今天中午在海上吃了刚弄的新鲜海胆然后突然出现了严重肠胃绞痛恶心想吐拉肚子等症状因为在外面去医院不太方便有什么常用药是可以暂时缓解疼痛的
医生回答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雪梅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
您好,急性胃肠炎。可予胃肠宁,黄连素,氟哌酸等,如呕吐腹泻严重需要及时就医予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刺激。
有用0
关注
孙鲁生 主治医师 秦皇岛市中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急慢性心力衰竭,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死...
已帮助用户: 21218
指导意见:考虑急性胃肠炎,如果胃肠绞痛明显,可以口服653-2解除痉挛,但是建议抓紧前往医院就诊,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状,还是很严重的。
有用0
关注
杨学水 主治医师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搏,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
已帮助用户: 729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叙述的症状表现,考虑你是急性胃肠炎,建议你服用吡哌酸和普鲁笨辛。腹部做做热敷,可以喝点热红糖水加点姜丝。祝你尽快康复!
有用0
关注
刘美珍 医师 闽清精神病防治院 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37976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病情情况考虑有可能是饮食不当引起胃肠炎症状,建议可以给予诺氟沙星、黄连素以及肠炎宁进行对症治疗看症状是否缓解,期间尽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生冷油腻粗糙食物刺激,注意休息。请对我的回复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俞淼 主治医师 霍山县中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擅长:酒精性肝病,感冒,哮喘,慢性结肠炎,酒精肝,老年人...
已帮助用户: 28018
问题分析:你好!可能是吃‘新鲜海胆’引起的胃肠道中毒症状;如果去医院不方便,建议大量喝水、或是刺激性呕吐,尽量排空消化道食物,以防中毒加重;建议疼痛缓解药物:胃复安、654-2等。
意见建议:最好去当地医院看内科医生为宜,如果吃的较多,必须看医生,以防万一。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绞痛严重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休克、猝死等。
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致。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多休息的方法来缓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低盐、低脂、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多做运动,定期复查。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绞痛典型的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的痛,性质可以是闷痛,压榨样痛或烧灼样痛。如果是稳定性心绞痛,程度不太重,可以忍受。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绞痛,则发作时疼痛程度很厉害,会有濒死感,放射痛,放射到左上臂和左后背,伴有大汗。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腹痛绞痛可以用热水袋来敷肚子止痛。现在的这种腹痛,而且是来月经之后疼痛特别严重,那有可能是由于淤血的原因导致的,有可能是由于有一些宫寒的原因导致的。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太多油腻的,也不要吃太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李育竹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非常客观地说,结肠镜检查没有痛苦。只有看到结肠镜这么长,以至于它从肛门插入肠道。首先,有一种恐惧感。如果受到刺激,会感到过敏。只有在检查过程中,才会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肠腔,使肠道扩张,以便更好地观察。有时感觉有点腹胀,医生会在检查前尽可能释放气体。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背心痛不一定是心绞痛,背心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心绞痛、肺源性疾病等。
另外,肺源性疾病也是导致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如肺部感染、筋膜炎等。最常见的病因是筋膜炎,是由于胃部的筋膜,长期的劳损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可以通过局部的热敷,少运动,然后进行局部的理疗按摩。
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绞痛、头痛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血压正常,可以服用美托洛尔、培哚普利片等降压药。相对来说,可以缓解心肌缺血和降低血压,也可以考虑是心脏神经症。如果是非器质性病变,可以配合服用乌灵胶囊、振源胶囊等药物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如果是脑动脉供血不足,可以通过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清脑复神水等药物来改善。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