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怎么治疗危害大吗

会员103103303 24岁 已回复
这几个月得了炎症之前一直没有怎么治疗现在才开始吃药治疗发现阴唇两边全是小粒之前一直没有注意也不疼不痒但是我有炎症白带不正常去医院看了是细菌阴道炎这个阴唇两边的小粒粒怎么来的会有危害吗现在想要小孩怕对要孩子有影响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泽群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宫外孕、产前诊断等
已帮助用户: 167058
指导意见:你好,从你的描述看,目前存在细菌性阴道炎症还是要规范治疗,比如使用甲硝唑结合冲洗治疗,不治疗不适合怀孕的
有用0
施光华 主治医师 昆华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45794
你好,单纯的细菌性阴道炎不会影响怀孕的,有小颗粒是有湿疹的症状
有用0
关注
张桂强 主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滴虫阴道炎,前庭大腺炎,细菌性阴道炎,子宫内膜异位...
已帮助用户: 9170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说的这个小米粒考虑是阴道刺激引起的,你就正规治疗阴道炎就可以,这个治疗好了对怀孕影响不大的。
有用0
陶猛 主治医师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妇产科 二级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
已帮助用户: 30315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考虑是炎症刺激所致,建议你可以应用洁尔阴洗液清洗,阴道用甲硝唑栓剂,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下次月经后复查白带常规,看看情况如何。如果有明显的好转,可以考虑备孕的。请您为我的解答做出评价,祝您健康!
有用0
孟慧君 医师 妇产科
擅长:妇科炎症、内分泌失调、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抢...
已帮助用户: 8
问题分析:滴虫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于月经前后,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的发作。它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意见建议:培养好身体要在饮食与锻炼上下功夫。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以免酿生湿热或耗伤阴血。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以驱邪外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对疾病治疗有好处
有用0
相关问答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选择局部用药为主,一般用药后2-3日症状减轻或消失。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注意把握好性生活频度。

李育竹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抗菌类药物,但不要超过一周,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此时因身体其他因素不能手术,可以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调整情绪,暴怒伤肝,应积极控制情绪,减少大动肝火的频率,若症状较为严重,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规律生活习惯,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并适当增加活动量,饮食调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多吃苦瓜、杏仁、苦菊、芹菜、莲藕等食物。

王燕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脑梗需要口服药物来进行治疗,首先目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等,而没有一些肢体功能的障碍,所以目前的这种脑梗死症状是比较轻微的。仍然是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的。同时针对于目前的这种血脂血糖血压增高的情况,积极的应用降压降脂降糖的药物来进行控制,多注意休息,不能劳累过度。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治疗抽搐,应该先去医院看一下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病情,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查脑电图、体温、微量元素、脑部磁共振等,排除癫痫等脑部疾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还继续出现抽搐,则建议要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时间抗癫痫治疗。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丙肝的治疗,通常是通过保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一般抗病毒治疗需要两年以上,宜用食物:青菜,芹菜,苋菜,豆腐,葱,蒜,鲤鱼,鲫鱼,李子,肝,瘦肉,猪心,猪腰,醋,花生衣,藕,香菇,胡萝卜。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