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水肿期的治疗方法

会员104211554 50 已回复
脑干出血,发病期84小时,血基本不出,现在可能到水肿期,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 共7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秦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记忆障...
你好,主要的治疗还应该是以控制颅内压和防止再出血。对于脑干的出血一般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为好,现在早期多以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消炎抗感染,以及营养脑神经的药为主了,等症状稳定恢复期时可以配合中医针灸和按摩的方法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外伤,定期监测血压,定期翻身擦背以防褥疮。
有用0
赵振升 副主任医师 青岛海慈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治。
你好,现在就是降颅压等治疗,七天后水肿和颅压减轻后患者的病情也会好转的,不需要特殊治疗。欢迎对我的回复做出评价。
有用0
顾晓苏 副主任医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头痛、头晕、手足麻木、癫痫、帕金森氏综合症、脑炎、...
您好,这个部位是呼吸循环的中枢,不能手术,只能常规保守治疗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等等。
有用0
万鑫 主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你好,脑干出血比较严重,应该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可以应用止血药,营养脑细胞药物和脱水,降颅压药物治疗,密切观测生命体征。
有用0
吕淑娟 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7609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水肿期进行脱水治疗,常用甘露醇…
有用0
占刘剑 主任医师 宁波鄞州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氏病、颈椎病及周围神经病的诊...
脑干出血,现在既然已经止血,出现了水肿期,这种情况是需要继续的,使用一些消炎药以及,降颅内压的一些药进行治疗。所以是需要进行住院全面观察治疗的,其他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平时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度情绪激动,积极地控制血压情况。祝病人早日康复,也希望您对我的回复作出评价,谢谢!
有用0
侍海存 主任医师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
擅长: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治。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水肿期进行脱水治疗,常用甘露醇…
有用0
相关问答

脑干出血第二天水肿开始消退,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脑干出血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进行脱水和降颅压的治疗。这种病人在第二天出现脑干出血后,水肿会慢慢消失,到了第三到第五天就会消失。大部分病人在一星期内就可恢复正常。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小面积的脑水肿,经过持续的药物治疗,二到三个星期后就会消失。对于一些重度病人,为了能迅速引流,减少脑部损伤,可以采用开颅术。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干出血第二天水肿开始消退,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脑干出血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进行脱水和降颅压的治疗。这种病人在第二天出现脑干出血后,水肿会慢慢消失,到了第三到第五天就会消失。大部分病人在一星期内就可恢复正常。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小面积的脑水肿,经过持续的药物治疗,二到三个星期后就会消失。对于一些重度病人,为了能迅速引流,减少脑部损伤,可以采用开颅术。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指导意见:脑干出血,现在既然已经止血,出现了水肿期,这种情况是需要继续的,使用一些消炎药以及,降颅内压的一些药进行治疗。所以是需要进行住院全面观察治疗的,其他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平时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度情绪激动,积极地控制血压情况。祝病人早日康复,也希望您对我的回复作出评价,谢谢!

杨清槐 医师 中医科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34065
擅长:肺痈,哮证喘证,肺痨

指导意见:您好,气管插管不宜太久,容易引起气管粘膜损伤,因此如果短时间不能恢复自助呼吸,就需要气管切开。您的问题解答完毕,请对我的回复做出评价,谢谢!

赵丰涛 主治医师 内科 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卫生院 已帮助用户:32467
擅长:冠心病,心功能障碍,高血压

你好,这是脑出血最易出现的 并发症,应该加强护理,注意翻身拍背,帮助排痰,另外作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祝早日健康。

燕路兵 内科 广宗葫芦医院 已帮助用户:113064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指导意见: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这个地方出血,很危险的。这个时候只能保守使用脱水的药物,防止脑水肿,促进脑出血的吸收。

张果 医师 内科 肥城中医院 已帮助用户:12748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变异性咳嗽,急性上呼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