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上的血黏度指标是反映血液黏滞性,血液黏度为血液流动时所受切应力与切变率的比值,常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性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理参数。
如果是血液当中的血细胞数量多、变形能力差,血浆当中的血糖、血脂、球蛋白含量高,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血液黏度高常见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头脑不清醒、容易困倦,稍活动之后可能会有胸闷、气短,有的还会有视物不清、视物模糊、无精打采、精神萎靡。
血黏度正常的范围是男性,3.43到5.07;女性,3.01-4.29。血黏度是血流变的一个指标,反映血液中有形成浓度的养分,全血黏度主要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的形态以及红细胞聚集有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为11-14秒,或者对照延长,这就是血液黏稠的一个指标。
血脂高,血粘度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平时应清淡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血脂下降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几率也会随之下降。血脂高的人很可能会得冠心病的可能。
血浆黏度就是反映血浆流动性的指标,最常见的原因有,首先是高血糖,由于血浆中血糖浓度增高,血浆的黏度会出现明显增高的情况,容易诱发冠心病,脑血栓等一系列疾病。其次是高血脂,包括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脂蛋白浓度偏高,都会引起血浆黏度偏高的情况。最后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产生了单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就会使血浆黏度明显增高。当多发性骨髓瘤病情控制以后,血浆黏度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血粘度偏低,这情况其实要注意是否平时有营养障碍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平时的饮食缺少营养,或者营养吸收障碍造成的,不过,如果喝水过多,也有可能造成血粘度减低,这个没有特异性,是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还有相关症状才能明确判断的,如果其他都正常,只有这个偏低,是不需要治疗的,平时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要注意纠正,加强营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