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微创费用多少

会员105144859 44岁 已回复
十年前我剑突下,胸骨后胀痛闷,猴咙异物感,平躺时手触上腹横隔处有水声并伴有腹鸣在本地县医院曾多次查胃镜拍x片,习题B超均表现为浅表性胃炎,回家吃药效果不佳,后又到省二院查胄镜有食管裂孔疝,回家吃抗酸促肠蠕动及消炎药有所缓解,然后十年中时好时坏始终好不了,药物几乎未断过,今年病情加重胃口处说不清的难受,到本地县医院复查拍x光片并没有发现疝囊又出现了一个食管憩室,我现在真不知该怎办,望求李医生指导,谢谢!:注:十年前曾休克过一次,晚上睡觉阵发性出大汗,呼吸困难四五次。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颜志清 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25381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个具体的手术费用得看就诊的医院而定。
有用0
关注
岳加峰 主治医师 鸡泽县医院 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性穿孔,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
已帮助用户: 22489
指导意见:浅表性胃炎都是吃药治疗的,如果吃药效果不好,应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没有用过这种方法?
有用0
相关问答

费用约为2万元-4万元。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插入喉罩气道进行通气和人工气腹。腹腔镜修复应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全身麻醉的费用略高于局部麻醉和腰麻。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肿瘤,胆管癌,腹膜后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脾脏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一般情况下,老人食管裂孔疝早期可以采取定期观察、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相关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1.定期观察:老人食管裂孔疝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并没有特别的治疗方式,家属注意定期观察情况,避免老人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2.日常护理:家属要做好的老人的日常护理,不要让老人吃油腻、过甜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防止反流的发生,反流次数减少后早期食管裂孔疝就能逐渐改善。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涉及全身麻醉,腹腔镜的专用器械,手术当中会根据颞孔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费用也是不一样的,手术费用要20000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食管裂孔疝手术的费用是在3万-5万左右。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适用于治疗食管疾病的外科手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而服药无效者,或者是合并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者。如果患者选择采用进口的医疗器械,手术费用就会相应的增高。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肿瘤,胆管癌,腹膜后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脾脏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一般情况下,食管裂孔疝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使用药物:如果患者食管裂孔疝的症状比较轻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进行治疗,如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
2.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患有食管裂孔疝,并且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等情况,此时保守治疗的作用不明显,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手术进行治疗,需行抗反流和行疝的修补术。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一般情况下,食管裂孔疝术后并发症可能有以下几种:
1、吞咽障碍:在食管裂孔疝修复术中,由于贲门的缩小,加上在术中使用了胃底膜,会造成短暂的贲入口闭合,同时还会引起胃底膜水肿,暂时吞咽障碍。
2、脏器损害:缝合后的食道破裂会对脾脏造成损害,但其发生率一般不高。
建议患者在术后做好个人的卫生护理,保持清淡饮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