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巨细胞高级

会员105217794 1岁 已回复
低烧20天化验巨细胞高,低烧出汗后又降温,一天呼高呼低最高37.4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孙向辉 医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二级
擅长:腹泻病
已帮助用户: 3406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宝宝体温不超过37度5为正常。建议可以给宝宝多喝水,用温水擦拭腋窝,大腿根和脖子无力降温。继续口服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
有用0
乞焕景 护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二级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护理。
已帮助用户: 27252
你好,可能是感染病毒引起的,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压力,放松心情,去当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治疗措施。
有用0
关注
申红彬 医师 东明县沙窝镇卫生院 儿科 一级
擅长:腹泻病,水痘,幼儿急疹,小儿肺炎,小儿感冒,小儿轮...
已帮助用户: 14869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提供的情况考虑宝宝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这种情况,建议您如果宝宝发烧超过三天的话就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或者是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根据宝宝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等祝宝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巨细胞感染的治疗方法有药物、雾化吸入等。具体分析如下: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首选针对巨细胞病毒的敏感药物,比如更昔洛韦,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后天性巨细胞病毒主要影响小儿的呼吸系统和肝脏,如果表现为肺炎,还要给予雾化吸入的措施。
需注意,由于长期用药可引起耐药性及远期毒副作用,所以要严格掌握更昔洛韦使用的指征。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也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所以称之为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巨细胞病毒的治疗可应用各种抗病毒制剂,例如GCV,也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干扰素以及转移因子等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通常情况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手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于一般属于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宫颈原位癌,患者可通过做子宫全切术、宫颈锥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一般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日常护理: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多食用清淡的高蛋白食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比如做操、散步、打太极等,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孕妇感染巨细胞一般是不会出现任何症状的。
一般情况下,孕妇怀孕后感染巨细胞病毒后,是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的,并且大部分人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只能通过特异性血清学抗体检测。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在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热、身体不适、肌肉痛、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孕妇怀孕此病毒,是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的,所以孕妇在备孕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检查。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婴儿巨细胞感染比较严重,可能会有一定后遗症。
婴儿巨细胞感染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会造成婴儿出现一定的后遗症。如果是围产期的感染,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和肝脏的一些损伤,表现为肺炎和肝功能的异常。由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可以致畸的,也是可以引起后遗症的,所以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发现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后遗症。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应用各种抗病毒制剂如GCV、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来治疗,在治疗之后也要注意预防。平时也要注意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要注意卫生环境,饮食环境,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营养为主。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