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让手不发抖

会员106465184 14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以前不知道,后来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做得快没事,往上上的时间一长就开始发抖,试了一下捏拳头不发抖,但是一用肱二头肌就发抖
补充提问:
我引体向上做了有一个学期了,还是这样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东晖 主治医师 深州市中医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
已帮助用户: 18011
指导意见:很可能是肱二头肌有些劳损引起的颤抖。先不要做引体向上等激烈运动上肢的活动。可以每天晚上,热敷热敷肱二头肌的部位,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这样颤抖的症状应该可以减轻。
有用0
关注
刘成奎 医师 清河区医院 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感染,肠炎,病毒性...
已帮助用户: 76648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情况来看,出现这种状况还是比较正常的,可能是平时缺乏锻炼所导致的,力量,不充分所引起的这种情况发生。多做一些运动,增长肌肉对症处理就可以。如果是偶发状况,那么就更不需要担心。
有用0
关注
焦爱军 主治医师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内科 三级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狼疮,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
已帮助用户: 5395
指导意见:您好,这种情况考虑与功能性有关,最好去医院看看。
有用0
薛英辉 护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二级
擅长:妇产科常见疾病护理。
已帮助用户: 9841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按照你说的这个症状,还像是胳膊没有力的原因导致,你可以经常的锻炼以后症状逐渐就会见轻的。你要放松心情。
有用0
相关问答

爱美者可以通过生活管理来让手指变细变长。具体分析如下:
爱美者平时应该做好生活管理,可以适当多做打字、弹琴等手部运动,能够减少脂肪的沉积。还可以通过手指末节向远端捏拉、手指根部牵拉训练等方式来让手指变细变长。在日常生活中,爱美者应该注意手部的保养,可以早晚涂抹护手霜,避免长期接触刺激性的洗护用品。如果手指比较肥胖,爱美者也可以通过减肥来使手指变细变长。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让手指锻炼,两手十指交叉相握,让手指均匀的锻炼,每天早晚用醋浸泡10分钟,用专门的护手霜,护手霜补充营养把手上松驰的皮肤收紧,两手背互相磨擦等方法让手指变细变长变白。

夏德林 主任医师 整形美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光疗灯是否让手变黑也与自身的体质或者是使用的次数有关。
光疗灯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的原理是局部进行固化,在正常情况下做美甲的时候,偶尔使用光疗灯并不会造成手部变黑的情况,如果自身的体质比较好,新陈代谢的比较快,一般不会变。但如果自身的体质不是特别的好,或者是重复性的使用光疗灯,皮肤在受到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之后,有可能会发生黑色素沉淀,还会导致手部变黑。
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过光子嫩肤的方式治疗光子嫩肤,利用宽光谱彩光照射原理,能够使手部的性质代谢变快,也能够改善黑色的沉淀。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肌肉发抖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在特发性的颤动中,患者会表现出来肌肉发抖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体位性和动作性颤抖,主要见于单侧手和前肢,也有可能是头部和头部的颤抖。在帕金森病在初期也会发生肌肉发抖,主要是静态的颤动,大部分患者都是从上肢的远端起,有规律的屈指和大拇指对掌的动作。也有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发烧冷得发抖一定要先服用一些退热的药物,发烧冷的发抖可能是感冒引起的,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平时一定要多喝些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还要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可以到户外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身体冷的瑟瑟发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风寒、暑热、风寒、风寒等原因,导致卫表阳气滞留在肌肉表面,发热、发热、眼红、烦躁易怒、咳嗽咳痰、头晕脑胀、恶心呕吐等。
2.因长期病弱,阳气不足,四肢无力,易出现恶寒、全身颤抖、倦怠、懒惰等症状,多见于中后期。
3.在寒冷的冬天,如果着凉、穿衣不多,也会出现身体冷的颤抖,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