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药或通过什么方法能够 治疗?

会员92450761 孕2周 2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10小时前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伴大汗、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
治疗经过: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持续不缓解。
检查情况:心率104次/分,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v1~4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T波双向。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程丽春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已帮助用户: 22175
你好,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考虑是心肌梗死,建议你到医院住院治疗。
有用0
关注
颜承尧 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柴里分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脑出血
已帮助用户: 140917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情况,是心肌梗塞的情况,这个需要及时住院治疗,进行溶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介入治疗,注意休息,现在有心衰的表现,需要及时住院治疗,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给个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姜德磊 医师 夏津县中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脑血管病,呼吸内分泌,消化道疾病等内科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 16155
指导意见:你好,心前区疼痛伴放射痛首先考虑心绞痛。建议去三甲医院心内科就诊,给予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看心肌是否有损伤,正规治疗,鉴于你的身份是孕妇,考虑围产期心肌病。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吃萝卜、毛豆、洋葱、魔芋比较好。毛豆中的卵磷脂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之一,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不仅能改善便秘,还有利于血压和胆固醇的降低,对糖尿病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可以吃以下食物治疗:
1.吃黄瓜治疗糖尿病。黄瓜性爽口、甜脆,有清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只有%的糖分,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大食品,可以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矿物质等。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
2.吃苦瓜治疗糖尿病。苦瓜被称为“植物胰岛素”。药理实验表明,苦瓜中的苦瓜皂甙不仅与胰岛素有相似的作用,还能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取苦瓜有助于控制血糖。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和胆囊炎患要做好一般治疗,对控制血糖浓度和预防胆囊炎复发有好处,糖尿病首先需要科学饮食,主食以粗加工的谷物、杂粮为主,可以补充些蔬菜、水果、也需要科学饮食,如需要合理早餐、每天规律三餐、多进食高纤维饮食,少吃油腻不容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对预防胆囊炎发病也有好处。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怀孕糖尿病吃药。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和运动的调节来控制血糖。通过饮食和运动,如果血糖达不到标准,就要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通过皮下注射用药。目前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剩下的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都是二线药物。如果不能通过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通过口服二甲双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服药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价。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大部分人都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不能控制,就需要一线胰岛素治疗。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这个问题在医院里也是常见的,大家都想用食品来降低血糖,而不是用药来降低血糖,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的食品都没有任何的证据治疗糖尿病,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苦瓜可以降低血糖,可是在医疗上,却没有任何的证据。其实,吃了苦瓜之后,你的血糖还会降低到什么程度,因为从营养学家的观点来看,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都会被转换成糖,从而导致血糖的上升。比如苦瓜是一种富含纤维素多糖份很低的蔬菜,所以会导致血糖上升的几率很小,有些人在食用过多的青菜之后,会减少他的主要饮食,肉类等高卡路里,所以血糖会有所降低。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首先得注意控制饮食,做到定餐定量。在饮食的基础上,应用降糖药物,如果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以定期的监测空腹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