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洁萘敏维滴眼液

匿名 3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眼部发酸,轻微疼痛,有轻微的胀感,闭眼稍微好点,,
医生回答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迎东 医师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病
已帮助用户: 106345
指导意见:朋友您好,这种症状有可能是炎症引起的,可以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眼睛过于疲劳,注意眼部卫生,必要时去医院的眼科做下检查,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祝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张建民 医师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抑郁症,产后便秘
已帮助用户: 6082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说的这种症状有可能是眼疲劳所致,可以用珍珠明目滴眼液等缓解视疲劳,要多休息。
有用0
关注
王辉 主治医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二级
擅长:乳腺增生,副乳乳腺癌,急、慢性乳腺炎
已帮助用户: 445891
指导意见:对于这种状况来说,应该是有一些视觉疲劳现象,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充足睡眠,减轻工作压力不要焦虑和劳累,可以配合口服一些养血安神胶囊,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和局部热敷
有用0
张士平 医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二级
擅长:妇产科常见疾病治疗。
已帮助用户: 2614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这种情况考虑是用眼过度疲劳引起的,建议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眼疲劳,可以点滴奈敏维滴眼液。
有用0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现在的症状,一般考虑上火引起结膜炎的症状,与个人的体质有关系的,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调理,全方面的对症治疗。
意见建议:建议最好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下较好,明确下诊断,在针对性用药,一般常规建议可以根据医生指导用眼药水较好,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长时间用眼时适当做些眼部的保健操较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白润洁就是缓解眼睛的干涩。蓝润洁除了缓解眼睛干涩外,也具有了清凉止痒、缓解视力疲劳、抑制眼部细菌生长、促进眼部营养、保持眼睛湿润和卫生及避免结膜充血等,红润洁主要用于长期使用电脑、看电视、长时间伏案或过度用眼、引起的眼痒、结膜充血。睡眠不足,熬夜导致的眼睛充血。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导致的眼睛干涩、充血、眼痒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问题分析:您好,饮酒后眼睛充血发红,常常喝酒精刺激导致的结膜炎症有关系
指导建议:目前玻璃酸钠可以继续使用,刺激性小,有润眼保湿的效果,如果出现明显的眼部异物感,瘙痒或疼痛,需要加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来预防感染

何为明 主治医师 其他 解放军总参直属医院 已帮助用户:68227
擅长:小儿内外科各种常见疾病、内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这个是可以使用的,但是不建议过频使用,在怀孕期间是不建议使用任何药物的,你可以注意科学用眼,并注意卫生,以及就是眼睛发痒这样的疾病。一般,就是点眼,一次1到2滴,一日3到4次使用。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甲亢突眼能用滴眼液,具体内容如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浸润性突眼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滴眼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可以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滴眼;如果有结膜炎、角膜炎等情况,还可以用抗生素眼液滴眼;如果出现眼部;肿胀和高眼压的症状,可以使用噻马心安滴眼液来缓解眼压。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三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新属于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广谱类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
虽然滴眼液的量很小,也不会被身体吸收太多,所以三岁之前的小孩,由于抵抗力弱,所以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种药物最好是三岁以后使用,三岁之前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是不建议应用色甘酸钠滴眼液的。主要是因为色甘酸钠滴眼液属于抗过敏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来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阻止过敏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而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个系统和脏器通常还未发育成熟,如果过早的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一般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严重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因此,家长在准备给儿童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时,建议先咨询专业的医生,避免盲目用药。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