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外踝骨折一般成年人6-8周开始可以逐步下床行走,主要是骨折愈合的问题,骨折修复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年龄的因素,年龄小就快,年纪大时间就慢,一个10岁的小孩,外踝骨折可能只要3-4周就可以完全愈合。
外踝骨折患者,过早的进行负重运动会造成骨折端的压力,造成骨折端的压力和摩擦,造成骨折端不连,或者是延缓恢复。
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会造成外踝的骨折位置的错位,造成骨折的修复,后期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造成踝关节的异常的摩擦,进而造成创伤性踝关节炎,这会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的负重运动,而且在负重运动时会有明显的踝关节肿胀疼痛,这会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患有创伤性踝关节炎,必须进行踝关节的融合手术,这样可以缓解痛苦,可以帮助其进行一些负重的功能,因此,在外踝骨折之后,患者最好是避免过早的下床,否则会造成伤口的愈合时间推迟,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左外踝骨折手术后2-3天即可拄拐不负重走路,具体内容如下:
左外踝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治疗起来比较容易,并发症也比较少。术后2-3天内拔出引流管,可以拄拐不负重走路。4-6个星期后,再做X线检查,发现骨折的线条稍微模糊,有明显的骨痂,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局部的负重步行。通常,大部分病人在10-12周后进行X线检查,发现骨折线不清,有持续的骨痂穿过,局部压迫没有疼痛,可以尝试放弃拐杖,完全负重步行。
外踝骨折后多长时间行走是由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法决定的。外踝骨折移位较大,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通常要做外科手术,3个月内不宜进行负重步行,否则会造成钢板松动和断裂,3个月后再进行X光片检查。
如果骨折线不清楚的话,可以用拐杖的一部分负重走路,然后根据骨折的恢复情况,逐步脱掉拐杖,负重走路,一般要4-6个月。并且外踝骨折一般发生明显移位,则采取保守疗法。骨折愈合后2个月后可以下地,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后即可正常行走。
外踝骨折多久能下地走路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外踝骨折多见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固定术后尽早活动脚趾脚踝以促进血液回流和缓解肢体肿胀等。一般术后2个月左右需复查及拍片检查。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能否下地走,通常可及早双拐使患肢局部负重步行运动,骨折愈合多在3个月左右,避免过早下地和移动,避免对骨折愈合和钢板破裂造成影响。
外踝骨折6-8周能下地走路。成人在6-8周后会逐渐下床走路,这是因为骨折愈合的原因。骨折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年龄越小恢复的越快,越老恢复的越慢。营养问题,有些病情较重的病人,康复的速度会比较慢。此外,还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比如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在骨折后的营养状况会变得很糟糕,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一个健康人康复的时间会减少,正常情况下,成人在6-8个星期后可以逐渐下床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