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根治重症肌无力,

会员109135747 57岁 已回复
长期靠药物维持,断药后没有力气,发病2年,发病时没有力气,行动困难,长期服用溴吡斯的明片,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丽 护士 新河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感...
已帮助用户: 6415
指导意见:你好, 这种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药,但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影响疾病的病程。如果病人吞咽困难可在餐前30分钟给予服用该药,晨起无力行走可在起床前服用该药,后再起床。中症,重症的重症肌无力需要长期服用,但如果病情好转,才可停。
有用0
关注
贺香毓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道滘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
已帮助用户: 9979
指导意见:重症肌无力可以考虑配合予以中医中药的辨证治疗及针灸推拿治疗。保持心情舒畅。
有用0
相关问答

重症肌无力及时治疗是可以,也不要过于担心,可以去医院眼科,让医生合理的开些药物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缓解病情,平常可以多卧床休息,每天保持8个小时到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眼睛过于劳累,多看绿色植物。新剂,一般维持用药,改善症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能维持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为宜。眼肌型或全身轻症以及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可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溴吡斯的明口服,每次60~120mg,一日3~4次。可在餐前30分钟服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病情分析: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意见建议: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西医的治疗都是以激素类药物为主,往往很多患者吃药病情好转,停药病情加重,易产生依赖性,所以对患者的病情建议考虑中医治疗。中医方面根据临床表现将此病分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亏虚和脾肾两虚四个常见证型,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为基本治疗方法,通过结合物理等方法的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希望以上能帮到您,祝病人早日康复。

彭胜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头面部疼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

指导意见:你孩子左眼重症肌无力,得做手术治疗的,建议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吧,毕竟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尽相同的。

张建国医师中医科河北省邢台威县贺营乡卫生院已帮助用户:211312
擅长:崩漏,痛经,妊娠小便淋痛

病情分析:甲亢早期症状:1、神经精神方面:甲亢患者通俗来说会有一些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易激动、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失眠多梦。2、消化系统方面:在甲亢早期的症状中,患者常常是吃得很多,但是却很容易饿,而且会大便次数增多,腹泻。3、心血管系统方面:甲亢患者会心悸、气喘、心律不齐、心跳加快、心绞痛。
意见建议:甲亢也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机体各系统兴奋性增高, 以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现甲亢建议尽早治疗,甲亢疾病一般会造成多食消瘦、心烦意乱、爱发脾气、失眠多梦、怕热多汗、体重下降等一系列病症。目前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

李继华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2
擅长: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病情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同时患者还可表现如下症状: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等。
意见建议:重症肌无力要注意预防感冒,感染,同时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方式,这些都是简单的预防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消除重症肌无力症状,重在有效治疗,病人情况可以考虑中医治疗或中西医方法治疗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益。希望以上帮助到您,祝病人早日康复。

彭胜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头面部疼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

问题分析:根据你的情况分析患者可能有重症肌无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口服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具体的药物使用要在医生面诊后使用效果好的,但是都不能保证一定根治的。
意见建议:请不要担心,你的情况是可以通过及时治疗缓解的,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补足身体营养,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

方罡明医师内科南部县南隆中心卫生院已帮助用户:20527
擅长:急性胃炎,酒精性肝病,II型糖尿病,高血压脑病,反流性食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喘息样支气管炎,哮喘,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