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大概哪天同房会怀孕怀孕

会员110917444 0 已回复
10.14B超显示3个月,月经不准,受孕时间大概7月28号左右,我想问下大概哪天同房几率大呢!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施光华 主治医师 昆华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45794
你好,月经不调的情况下,排卵期,按B超检查结果确诊预产期的
有用0
关注
秦俊 主治医师 莱城区方下镇卫生院 妇产科 一级
擅长:早产,流产合并感染,胎盘早剥
已帮助用户: 41638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通过你的B超结果,说明你的末次月经大体7月中旬左右,你应该是7月低同房怀孕的几率大。建议您,定期到附近医院做产检,自我监护,均衡营养,适当活动,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请您对我的回复进行评价,谢谢!
有用0
孟慧君 医师 妇产科
擅长:妇科炎症、内分泌失调、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抢...
已帮助用户: 8
问题分析: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由于绒毛水肿及宫腔积血,子宫常比正常妊娠时增大,质地极软,但也有少数小于停经月份者,可能因水泡退行性变,停止发育之故。检查时子宫较正常妊娠时柔软,触不到胎体。子宫已超过5个月妊娠,仍听不到胎心。
意见建议:怀孕中期后做超声波检查可查出单脐带动脉的情况。其预后和临床处理应根据是否合并畸形以及畸形的严重程度而定。对于合并严重致死性畸形的胎儿应尽早终止妊娠,对于非致死性畸形和单纯性单脐动脉的病例,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分娩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建议采取剖宫产并加强出生后的随访。
有用0
关注
陈雪英 威县 妇产科
擅长: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子宫肌瘤,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 92931
问题分析:你好.打算怀孕的话建议你最好 在排卵期性生活的.女性排卵期在月经前的第14天左右.
意见建议:除开排卵期就是安全期,在排卵期性生活容易受孕.每次性生活之后可以在女性屁股下垫个枕头增加受孕的机率.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以选择在排卵期同房是比较容易会怀孕的。排卵日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考虑到精子和卵子的存活时间,普遍是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称为排卵期,在排卵期内性交容易受孕。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通常来说,在排卵那天有性生活最有可能受孕。
在这个时候,有卵子排出,如果有性生活而且还有射精的习惯,再加上两个人的身体都很健康,可以考虑精子和卵子会出现结合的情况。排卵日通常是在下一次来潮前14天。卵子的生存期一般为1-2天,精子的受精能力一般为2-3天,所以要注意排卵日的前3天,在这3天内有性生活会增加怀孕的可能性。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对通常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约28天)、排卵正常妇女来说,妊娠是从末次月经来潮第1天算起,也就是妊娠开始之时。将7天作为1个星期,将怀孕满40周之日作为预产期。
预产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预示一个时间尺度,大多数孕妇都会在预产期前后约1个星期内生产。孕期应避免疲劳、放松情绪、确保休息与睡眠、经常到医院产检。确保自身以及胎儿的发育正常。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怀孕前三个月以及怀孕后三个月不要同房,而从怀孕的第四个月到第六个月期间,只要是健康的孕妇,孕期情况稳定是可以同房的,并没有数据显示在孕中期同房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备孕是一件技术活,想快速怀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儿。首先要到医院排除阻碍怀孕的因素,接下来就是抓住快速怀孕时间安排“做功课”啦。在排卵日前后1天安排同房,采用好的受孕姿势,做足事后保精措施。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喂母乳同房可能会怀孕。
如果是在产后10周以内,通常不会有排卵,而且比较安全,所以一般不会受孕。超过10周后,哺乳时有性生活会导致妊娠,在安全期怀孕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排卵期则会更容易受孕。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不能生育,所以在性生活中要注意避孕,避免意外怀孕。
哺乳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多休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