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焦虑不安怎么办?

匿名 28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无规律性的半夜惊醒,醒来感到严重的焦虑不安。清楚记得每次醒来之前,基本都在做梦(不是噩梦),都是断断续续的梦,就像把50部电影,每部电影取几秒钟的片段,然后剪辑拼凑而成。无法平息焦虑,直至不安而醒过来。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尚向东 主任医师 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 精神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理咨询,睡眠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
已帮助用户: 3167
你好,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看精神心理医生评估检查,规范的治疗
有用0
关注
罗伟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擅长:肿瘤治疗与术后保健以各种心悸、中风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14055
指导意见:你好,你的描述是失眠多梦,不能安睡,还有心烦口渴吗,有紧张焦虑吗,白天或最近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压力烦恼,和什么人发生口角类问题吗,总之是有原因的,从体质讲你现在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头晕脑胀的心情不好吗。解决的方法是解除病因,药物改善睡眠,病因治疗是关键。可以和我们聊聊,宣泄。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分离焦虑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日常护理等方式来改善情况。
儿童分离焦虑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来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也可以通过放松自己的情绪来调节自己的焦躁情绪。逐渐与小孩分开,由少到多,逐渐使小孩习惯。父母要尽量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自由,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使儿童不再出现分离焦虑。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孕妇焦虑失眠应先放松情绪,切忌紧张不安,保持愉快的心情。
妊娠女性焦虑和失眠的一线治疗应该是非药物的治疗,妊娠期间使用苯二氮卓类,唑吡坦和佐匹克隆,除了考虑上述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之外,还有发生依赖的风险。建议注意休息和营养均衡。生活有规律、锻炼得当,多听听柔和的音乐;注意休息和营养均衡。晚饭不宜太饱,以清淡为宜、易消化食物;睡前勿饮浓茶和咖啡、创建舒适睡眠环境;在睡前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睡前可口服刺五加,当归,远志之类的中药颗粒。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常情况下,容易紧张焦虑可以通过改善日常习惯等该缓解。
如果压力和焦虑对病人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接受物理疗法,或者去找专业的精神治疗师来解决。如果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压力、工作、生活等问题,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因为在这个时候,仅靠精神疗法或者物理疗法很难使患者完全康复。缓解焦虑情绪的药物有坦度螺酮、丁螺环酮、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产后焦虑失眠可以通过中医疗法或心理疗法缓解症状。
要尽量减少用化学性中西药物治疗,可以采用物理、中医针灸、按摩等,及现代医学心理疏导等方法。
产后有时需要哺乳,以及照顾小孩,打乱产妇睡眠规律,也会出现失眠。产后产妇失眠是复杂原因,有本身生理变化原因、环境原因、哺乳原因,这时应请医师指导进行适当调理。产妇产后应有人照顾,帮助照顾小孩,让其有所缓解和放松,好好休息。
建议平时可以听舒缓温柔的音乐、坚持适度运动,睡觉之前做做全身肌肉的放松以此来练习改善。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容易焦虑容易紧张可能是平时长时间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紧张,精神压力大有关系,建议平时要注意规律生活,避免熬夜和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多与人交往,避免长时间独处,放松心情,有助于改善。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焦虑引起的失眠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调理:
1、睡眠规律,按时上床入睡,按时起床活动,让大脑形成一个规律性的活动。尽量不要熬夜,因为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失眠。
2、一定要困倦时才去睡,人在兴奋状态下根本是睡不着的,睡不着的时候最好起床,到安静的房间里看些枯燥的书,等困倦了再回到床上。一次不行,可重复2-3次,直到睡着为止,不要勉强自己睡觉,可听一些轻音乐助眠。
3、入睡前可以做些放松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喝一小杯牛奶等。有条件时,可以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打太极拳、做瑜伽等放松办法,也都有助于催眠。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