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会员117053036 40岁 悬赏3元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病人40岁,15岁起有印象每年一到夏季就胸闷气短,后来一年四季都会有这种感觉,没有按时吃饭时或夏季更严重。最近每天24小时至少有一半时间都感觉严重憋闷,夜间更明显,深呼吸也感觉氧气不够,夜不能眠,导致神经衰弱, 深呼吸时偶感右乳上方肋骨靠中间部位疼痛。每年体检未见异常。做了血气检测,二氧化碳分压34.4,氯离子115。应该做什么样的检查?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韩秀红 主任医师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冠心病,心肌...
已帮助用户: 11167
指导意见:您好,血气检查二氧化碳分压不高,建议做肺功能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哮喘和心衰。如检查正常,考虑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有用0
关注
李伊文 主治医师 黄冈市黄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 137920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需要考虑进一步检查心电图,同时也需要考虑进一步检查胸片。另外,像这种情况也需要考虑检查一下肺功能,同时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做一下支气管舒张试验,看一下排除是否存在支气管哮喘的可能
意见建议:如果各方面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存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性,那么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到医院看一下中医,开些中药进行调理治疗,同时也需要配合黛力新片以及谷维素进行调理,方便的话给个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需要看呼吸内科以及心内科。最常见呼吸疾病有,支气管哮喘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炎以及肺栓塞等。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胸部螺旋CT、心脏彩超、心电图BNP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这些检查才可以查明原因,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在饮食上也要禁止吃辣椒刺激性食物,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情况来看,这个有可能是由于心肌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
指导建议:这种情况一般还是需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一下,确定病因再治疗。

胡白瑜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30791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慢性咳嗽,变异性咳嗽,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怀孕初期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
如果女婿在怀孕初期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谢谢,可能是由于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疾病导致的,是需要及时去往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终止妊娠,如果病情不严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胎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持室内空间空气清新,远离刺激性气味。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慌,建议可挂科呼吸内科,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后,又进行对症处理,由于发病必有病因,只有寻找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才有可能使疾病得到控制。
胸闷气短为主观感受,而且呼吸困难心慌,也不能排除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还是一种生理现象。胸闷气短的主观感受,呼吸费力或呼吸不充分,轻则若无其事,重则非常痛苦,甚至觉得出现呼吸困难导致胸闷气短。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可能是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造成的。
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主要是因为某些病理因素引起的。比如说,某些呼吸道、心脏病、肺等问题。首先要进行相应的体检,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增强体质,体质好可以降低许多病症,同时要注意做好体检。明确病因后,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的原因主要是与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有关。
如果是年轻人,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可能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和大量胸腔积液有关。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主要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此外,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的症状有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中央性肺癌等。所以要做好胸部CT、心电图、心肌酶等方面的检查。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