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疫针后红肿需要采取药物治疗。
打防疫针后红肿可能注射药物以后,药物注射部位出现炎症反应所致,如果没有其他的症状,如呼吸急促、血压和体温的变化,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了过敏反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脉搏等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必须要进行抢救,还可以注射脱敏药物,比如阿托品来治疗,需要遵医嘱。
防疫针打完红肿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缓解。
接种疫苗后会出现红肿、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若肿胀的部位不超过15毫米,一般在2-3日内就可以痊愈,无需特别治疗。如果出现了红肿的情况,可以用清洁的湿布进行冷敷,10-15分钟后再进行热敷。如果出现超过30mm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是在注射了卡介苗后,会有一些肿胀,但是不能进行热敷。为了防止伤口感染,最好在短时间内不能沐浴。
打完预防针发烧是因为激发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致,这种发烧常不超过38.5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去缓解不适症状,比如用酒精棉球擦拭手足脚心、用热毛巾擦拭额头以及四肢等部位都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以按压一些穴位以解热镇痛,比如曲池穴、大椎穴等。如果体温超过38.5度,且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可以考虑服用退烧药。
因为药针没有完全的吸收,在皮下结集或者局部发生反应。另外存在皮肤的局部反应,可以采取热敷,注射局部产生疼痛或者是刚出现硬块时,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水温50℃左右敷于硬块的部位。
打完疫苗针以后就发烧,是接种疫苗以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大多数都考虑属于正常的,可以先观察温度,在38度5以下,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或者贴退热贴,超过38度5以上需要配合口服退烧药,是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发烧会1-2天,如果反复出现的发烧或者高烧,要去做一些相关检查。
如果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症状,可以采取物理治疗和用药来进行治疗。
1.物理治疗: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是疫苗接种后的一种副作用,体温不会太高,可以选择适当的物理方法来进行物理治疗,可以选择用热水擦拭身体,也可以贴退烧贴。
2.用药:在给予儿童身体降温后,若不能降低,反而持续上升的温度超过38.5摄氏度,应立即就医,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如出现了细菌感染,可以口服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