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性肌阵挛

会员118899592 0 已回复
小儿肌阵挛性癫痫吃什么药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高旭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头痛,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 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意见建议:癫痫的治疗方法要重视,患者一定要对症下药,关键就是要看治疗原理是否符合发病机制。癫痫患者应持乐观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缓解年限长些再停药。控制不好,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不少癫痫患者对能否治好这个病持悲观态度。 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程乐群 副主任医师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在病初或发作不频繁时,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减少精神心理压力等措施而使发作减少。多数需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疗效较好。丙戊酸可使80%~90%的病儿达到完全控制发作。单用氯硝西泮对肌阵挛发作也有效,但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效果较差。当丙戊酸效果不明显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可用扑米酮、苯巴比妥或丙戊酸与氯硝西泮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对JME的治疗效果不满足,甚至可加重肌阵挛及失神发作,应避免应用。服药的疗程要长,因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在发作完全控制2年以上再逐渐减药时,还有89%~90%以上的病例复发。现多认为JME需终身服药,或在40岁以后试减药。
有用0
相关问答

原则上癫痫脑电图是最有效果的辅助检查。两种癫痫发作时均有脑内癫痫放电,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头皮脑电图可能并不总是记录在案,即使结合诱导试验和24小时连续记录,癫痫总阳性率也只有80%-90%左右。麻风,所以临床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检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内容,不能否定阴性脑电图是癫痫,当然,没有临床表现和阳性脑电图,也不能确诊。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肌阵挛癫痫是癫痫的特殊类型,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之一,临床上以典型的失神发作为特征,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发作比较频繁,每日可以发作几次,或者十余次,脑电图的表现主要是3Hz棘慢波的综合表现。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一般到正规的三甲医院专科检查治疗,正规的专科医院不管在设备还是医学经验方面,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诊治、规范操作、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办院宗旨。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肌阵挛失神癫痫就是有肌阵挛的表现,如四肢抽搐,局部肌肉抽搐等也有失神的表现,如突然走神,过后不自知等。为失神发作伴双侧的节律性肌阵挛抽动,发作持续时间较失神发作要长,10-60秒左右。2/3的患者伴有其它类型的发作,如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等。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肌痉挛怎么治疗,首先要明确导致肌痉挛的原因有哪些,有明确的病因,才可以对症治疗。临床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这情况就是因为脑血管意外或者是脑部病变导致的肌肉痉挛,通常表现为四肢的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活动困难。对于此种情况,应积极的治疗原发病,通常需要完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肌阵挛性癫痫是皮质发育障碍、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皮质发育异常:神经元异位症、局部皮质发育不良是皮质发育异常的主要表现。前驱神经元的运动受到阻碍,无法形成必要的突触连接,从而在局部区域内产生神经网络,从而诱发癫痫。
2、肿瘤:颅内肿瘤可以导致肌阵挛性癫痫的发作,而颅外肿瘤可以通过转移或副肿瘤综合征来导致癫痫反复发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的癫痫病是由肿瘤引起的。在脑瘤病人中,有35%的人患有癫痫病。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梅毒、病毒性脑炎等均可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