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女孩7周岁,20日8点体温38

会员121698513 7岁 悬赏5元 已回复
女孩7周岁,20日8点体温38度,没吃饭,呕吐一次,验血,说是细菌感染,9点吃的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沙棘干乳剂,21日早上体温正常,22日下午3点发烧38.5。又验血了,大夫开药四季抗病毒,盐酸头孢他美酯分散片。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徐萍 医师 齐河县人民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腹泻病,小儿肺炎,小儿惊厥,小儿心肌炎,小儿感冒,...
已帮助用户: 8527
问题分析:这位家长你好:根据你孩子以上症状及图片所示的情况,考虑,中性细胞明显的增高,是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以上药都可以的,但是1-2种抗生素,必须吃3天后才能换药,这是治疗的原则,继续抗感染治疗吧,
指导建议:这位家长因不能面诊,你孩子的体温38,5度以上时可以口服臣功再欣颗粒退热,否则用物理降温,多喝水,菜汁,果汁,温水擦浴,头上贴上退热贴或冷盐水灌肠等,如用药效果不佳时,可以去医院就诊好吗,我的回复系对你有帮助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孩体温38度8提示存在发热,一般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缓解,如果体温超过38.5度时,是要通过服用退热药物,同时辅助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可以选择的药物是解热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片,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同时多给小孩喝温开水,并且使用温水擦浴,帮助小孩体内热量的散发,缓解发热症状给小孩带来的周身不适的症状。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宝宝体温38℃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体温38℃,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美林、扑热息痛等退热剂,也可以使用退热栓进行治疗,配合使用退热贴或进行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如果是病毒感冒,则可以遵医嘱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当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新鲜,定期进行大扫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孩体温38℃是发烧,当体温在37.4-38.1℃期间属于低热,也就是低烧。具体分析如下:
一般不需要口服退热药物进行退热,物理降温大多可以起到退烧的作用。可给予小儿多喝水,同时可以辅助用温热水反复不断擦拭的方式,或者年龄大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跑跳活动的方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烧作用。同时也可以进行贴退热贴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退热的目的。如果经物理降温小儿的温度没有退至正常,或者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时,可考虑应用中成药的退热药物,比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都可以。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体温38度5,家长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降温。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宝宝的温度在38℃以上,可以口服一些退烧药,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物理降温。可以多给孩子多饮水,也可以用热毛巾擦手、脚、腿等。注意观察,引起发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例如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如果宝宝的病情没有好转,建议进行血液常规的检测,以明确病因。可以通过对症的药物来帮助宝宝缓解病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如果婴儿体温38度属于发热症状,孩子低热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必要时也可以泡脚洗澡。并且如果孩子是急性发热,一般是感染引起的,大多数可能是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婴儿可以到医院查血常规、C反蛋白等项目检查,并且在确定病因后进行对因处理。孩子发热期间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适当进行休息,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防止发生惊厥。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儿童体温度38度,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服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1.物理降温:儿童体温度38度可能是感冒导致的,家长可以通过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手心、足心、腋窝等部位予以物理降温。
2.服用药物:儿童体温度38度,如果一直不退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退烧的作用。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