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饮和镇肝熄风汤。可以用中药泡水喝,常与枸杞、菊花、决明子、杜仲、天麻等同泡饮用,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改善高血压引起的眩晕症状。但如果血压过高,则不能单独使用中药降压,应与西药合用。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疗程服用,在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通常来说,中医可以通过物理治疗、使用药物等治疗闭经。
1.物理治疗:如果不便于使用药物,建议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比如艾灸肾盂穴、关元穴、太溪穴、神阙穴、太冲穴、中极穴、神阙穴等穴位。
2.使用药物:如果是气滞血瘀导致的,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逍遥丸、越鞠丸、麝香保心丸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一般情况下,早泄中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治疗:
1.补肾、补血、温肾。性功能异常主要是由肾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肾气亏损,沉迷情爱,房事过度。都有可能导致早泄。
2.滋肾、肝、肾。性功能取决于心、肝、肾三脏的调节功能。肝火旺盛或纵欲过度,都会导致肝肾二脏受损。
3.滋肾、降火。如果表现为阳事易举,举而宜泄,且头晕目眩,舌红赤,可采用交通心肾之法。
中医认为,胃瘫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脾胃亏虚、气血不足等导致的。可以通过中医汤剂或者是针灸来进行治疗:
1.如果患者出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饮食后腹胀等症状,可以口服归脾汤,同时还可以针刺胃脘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以健脾益胃;
2.如果患者出现反酸、呕吐、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可以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并对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穴进行针灸,以调养胃,醒脾。
中医通常不能治疗小儿疝气。
临床上,小儿疝气中医是无法治愈的,小儿疝气的根源在于婴儿在母体中的时候,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腹壁肌肉缺损,腹壁薄弱。小儿在咳嗽、啼哭、剧烈活动、呕吐、便秘等时,会导致腹压升高,如果腹压升高,就会挤压到腹腔中的肠管或网膜,从而从腹壁的薄弱部位向外凸出,从而导致小儿疝气。因此,要想治疗小儿疝气,必须要减少孩子的腹腔压力,或者是纠正孩子的腹壁缺损,这两种情况中医都无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无法治疗儿童疝气的原因。三岁之前的小儿疝气,可以通过加强营养来促进腹壁肌肉的发育,从而达到自愈的目的。3岁以上的儿童疝气仍未痊愈,必须进行外科手术。
中医对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可选择以茯苓,猪苓,桂枝,车前子,小茴香,泽泻,白术,陈皮,乌药,荔枝核,青皮,槟榔、橘核等基本中药物制成中药方,疗效比较好。
中医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也可选择甘遂,昆布,赤芍,枳壳等中医用药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重并且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者,可以选择中药内服或外敷治疗。
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情,给孩子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