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干眼症如何治疗?

会员132279603 25岁 已回复
我的眼睛一直不是太好,一直觉得干涩的很,眼睛里面都是血丝,疼,下眼睑经常有炎症,看书及视频易疲劳,上过眼药水喝过汤药但是都不怎么见效很着急,眼睛对我很重要。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严重干眼症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16
擅长:全科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干涩涩,容易疲倦,想睡,会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眼泪之症状;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粘附,长期之伤害则会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干眼症目前还无法根治,临床上大多采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人工泪液有水剂和膏体两种,症状轻重不同,使用的人工泪液也不相同。一旦停用,症状往往又会复发。 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是预防干眼症的有效手段。首先要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看远处或做做眼保健操。其次要调整好显示器与眼睛的距离和位置,建议距离50至70厘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至20厘米,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调节到最大亮度的一半就可以了,以看得清楚内容但比周围物体稍暗为宜。另外,长时间使用电脑时,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加剧眼睛的干燥程度。以上是对“严重干眼症如何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轻微的干眼症可以点人工泪液(有药水、药膏、凝胶等型式;另有不含防腐剂,戴隐形眼镜时可点之产品)、睡前点润滑药膏,热敷、按摩则可刺激泪液分泌。治疗主要在于减轻干眼的症状,避免角膜的伤害,维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可以点人工泪液,睡前点润滑药膏,热敷、按摩则可刺激泪液分泌。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干眼症的医治方法是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有独到的优势。可以采用滋润名目疗法,全面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具有益肾清肝,养阴生津,补气养血。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得干眼症主要是与长期使用电脑或者电子产品有关系,很多患干眼症的儿童多数是不注意用眼健康,比如儿童“蜗居”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上网无节制,都会使得用眼过度,使得眼睛疲劳而诱发干眼症。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干眼症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困倦、眼部瘙痒且有异物感,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眼睛有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畏光甚至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儿童干眼症要注意保健,避免儿童长时间操作电子产品注意中间休息,一般连续看电子产品1小时就要休息不到十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者是做保健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引发干眼症概率也并非不存在,但概率不大。
通常引发干眼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用眼疲劳所致,或由于长期用眼不良习惯引起,因此一旦患了干眼症就必须积极、彻底、有效地治疗,坚持科学健康用眼。
如果是乙肝引发的干眼症,通常需要联合治疗,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还需要配合进行眼部治疗,防止干眼症加重,导致眼部严重病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想要治好的话,必须要花很长时间,有些人在患病期间会经常觉得眼睛不舒服,如果不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干眼症始终无法缓解。但这个也得根据个人的症状决定,因为每个人都程度不同,而且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