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通常指发热,一般情况下,宝宝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口服药物等方法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1.物理降温:通过温水擦拭压下、腹股沟等处,或贴退热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起到控制体温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改善宝宝细菌感染引起发热的情况。
2.口服药物:若宝宝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还需及时遵医嘱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烧药物,并且还可根据实际细菌情况,对应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可以作用于体温中枢,刺激体温调定点发生上移,因而发热。根据发热的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退热方法,轻度的发热,可以多喝热水退热,严重的发热,可以用退热药物。
由于免疫力低下,或是有一些慢性的基础疾病,导致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
1、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很容易被病菌入侵,引起细菌感染,引起反复发热。
2、慢性基础疾病:长期服用药物来抑制机体的抵抗力,因此,人体的抵抗力会比普通人更高,因为细菌入侵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从而产生代谢产物,从而引起身体的温度上升。
一般情况下,病菌导致的发热不会传播,而是由病菌自身造成的,通常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38.5摄氏度以下可以选择用热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如果体温高于38.5摄氏度,可以口服一些退烧的药,如布洛芬等,不过一上来就不要乱吃,否则会造成延误。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测,明确感染源,根据药敏情况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果出现发烧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有利于身体健康。
细菌发烧医学常称为细菌性发烧,这是因为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抵抗力低时,会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发热。这种发热的原因是病原菌分泌大量毒性强的内外毒素、酵素、病原因子,进而侵入人体内各器官引起病变,就会引起细菌性发热。
细菌会直接造成发烧,此类发烧一般呈高热不退,会在体内持续相对较长时间。
细菌包括厌氧菌、需氧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会侵袭人体造成细菌性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上述细菌通常存在自然界中,会随着饮食等被人体感染,饮水也会容易传播此类细菌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宝宝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孩子发热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比较轻微的可以服用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还要注意发烧的症状。如果身体温度在38.5℃以下,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措施。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烧。此外,儿童要多饮水和维他命。同时还可以口服板蓝根、荆防颗粒等进行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