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斑怎么调理

会员136133564 32 已回复
您好我生完宝宝后脸上长斑了后来擦了很多的祛斑产品可是没有效果反而越多,以前脸上没有斑生完孩子后就吃了避孕药开始慢慢长斑了,现在小孩都快8岁了这斑还是祛不掉,现在不知道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什么方法根治这个斑呢?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赵爱群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整形美容 三级甲等
擅长:整形美容。
对于脸上长色斑怎么调理一定要重视,你提到的脸上长色斑怎么调理为你解答如下.到医院开中药,是你的内分泌的问题,当然要从内补起!也可以这样做,首先去买点蜂蜜和山茶花粉,调在一起,每天早上空腹服两匙,直接含服或用温水调服均可(不可用热水),汪氏的蜂四宝就不错,它是蜂蜜、花粉和蜂王浆等汇合的精华,然后用新鲜的茄子切片,擦于黑斑处,直至微微发热为止,最好选用祛斑的护肤品,出门前一定要涂防晒箱,不论冬天也好,夏天也罢,防止色素更为严重的沉淀,建议你最好能半个月左右去美容院做一次脸部刮痧护理,刮痧对祛除黑斑是非常有效果的,斑点的形成不是快速的,祛斑当然也不能快速祛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的,你要坚持,不要去尝试那种快速祛斑的方法,那对皮肤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见效后一定要坚持防止色素再次沉着,最后,祝你的“面子”问题早日解决,越来越美丽!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脸上长斑可以通过生活调理、药物调理来缓解。
脸上长斑可能是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适量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逍遥丸、乌鸡白凤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卫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利于身体恢复。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脸上长斑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法调理,药物治疗吃氨甲环酸片、乳酸亚铁片等好。
1.日常护理:脸上长斑如果是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等导致的,需要注意日常护理面部皮肤,不仅可以使用祛斑面霜、防晒霜等护肤品,还可以进行光子嫩肤,即利用宽光谱彩光刺激皮肤,分解色斑,其价格与医院等级、面部长斑情况等有关,可能需要3000-6000元。
2.药物治疗:如果面部色素沉着比较严重,导致长斑,通常可以按医嘱吃氨甲环酸片,具有抑制血管形成、减轻色斑的作用。此外,如果是贫血导致的长斑,则建议按医嘱吃乳酸亚铁片,有助于补血。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女人脸上长斑调理的话,防晒是必须的,因为紫外线会使黑素细胞分泌更多的色素,使斑加重。除了防晒以外的话,还要注意保持比较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注意早睡早起。此外要心情愉快,可以适当用一些祛斑的药物,比方一些中成药外用的,还可以配合做果酸治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一般情况下,脸上长斑可以通过生活调理来内调,还可以采取水光针来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生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鸡蛋等,可以促进脸上斑点淡化,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也要做好日常的防晒工作,避免黑色素沉积,影响皮肤状态。
2.水光针:水光针是将需要注射的美容针剂,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注射到紧贴表皮下的真皮层,达到淡化皱纹和凹陷的目的。脸上长斑可以选择正规机构采取水光针来改善。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怀孕脸上长斑可以中草药祛斑。服用有相应功能的中草药制剂,外加敷中草药面膜,由内而外治好色斑。是较为保守的做法,疗效有限是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脸上长斑了可能是白癜风、色素沉着等导致的,应该及时治疗。
1.白癜风:如果脸上长出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块,还伴有白发的症状,需要考虑是白癜风。这种情况需要按医嘱用药治疗,比如水杨酸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卡泊三醇软膏等。
2.色素沉着:如果经常晒太阳或者年龄较大,脸上长斑可能是色素沉着所致。为了减少脸上的斑块,建议进行激光祛斑。这种方法是利用激光刺激皮肤,分解色素沉着颗粒,从而祛斑,其费用大约为3000-6000元,具体价格与地区消费水平、皮肤状况等息息相关。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