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角鱼尾纹了怎么办

会员139301609 30岁 已回复
眼部有鱼尾纹用去鱼尾纹的护肤品行吗,能去掉吗?想得到的帮助:请问医生有眼角鱼尾纹了怎么办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23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眼部皱纹。指导意见:你好,建议平时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多的食物,注意皮肤保湿,可以使用泉诗曼驻颜紧致原液,效果比较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以上是对“有眼角鱼尾纹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眼角长鱼尾纹可以通过结构注射玻尿酸或者是做拉皮手术的方法来改善。
1、局部注射玻尿酸:玻尿酸的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注射到眼角部位能够起到填充的作用,对改善眼角鱼尾纹有一定的效果。注射一次玻尿酸能维持一年到两年左右的时间,费用在1000~3000元左右。
2、做拉皮手术:如果眼角的鱼尾纹会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拉皮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在做拉皮手术时,需要先在皮肤隐蔽的部位做切口,然后将松弛的皮肤向上提拉,从而起到紧致皮肤的效果。做拉皮手术的费用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能够维持3年到5年以上的时间。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一笑就有鱼尾纹可以选择使用抗皱护肤品、胶原蛋白填充、线雕手术等方式改善。
1、使用抗皱护肤品:一笑就有鱼尾纹,可能是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或者是皮肤衰老所引发的,可以使用一些抗皱的护肤品,有助于延缓皮肤的衰老,对于鱼尾纹也能够起到淡化的作用。
2、胶原蛋白填充:鱼尾纹也有可能是因为胶原蛋白流失过多所致,可以将适量的胶原蛋白注射到鱼尾纹的部位,可以增加皮下容积,从而可以使皮肤紧致有弹性,消除鱼尾纹,价格在3000元到4000元。
3、线雕手术:在做线雕手术时,就是将蛋白线埋入到皮下真皮层,能够刺激皮下胶原蛋白再生,还可以紧致肌肤以及去除鱼尾纹,大约需要7000元到9000元。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左眼角抽搐如果是偶发性的,一般会自行消失,长时间抽搐可以通过植物神经调节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来治疗。
如果痉挛持续且越来越频繁,应及时就医。抽搐侧太阳穴皮下注射植物神经调节剂,通过植物神经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抽搐的发生,植物神经调节剂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注射,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的不同来决定治疗时间;如果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角抽搐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让肌肉得到彻底的放松和松弛,通过放松肌肉,让眼角的抽搐得到缓解。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内眼角的黄疙瘩,也叫睑裂斑,可分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没有出现红肿或者视力减退的患者,可以不做任何的处理。
2.如果休息不好、眼疲劳、洗澡后有明显的眼红、异物感等不适,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滴眼液或者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有不良反应。
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到紫外线的影响。
4.如果睑裂斑发展为翼状肿块,或出于美观需要,可以考虑做外科手术。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一般情况下,眼角过敏、红肿、痒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眼角过敏、红肿、痒有可能是由于接触性皮炎引起的。首先要了解过敏的病因,最常见的是面部的化妆品,有的人是因为隐形眼镜的护肤品、眼药水、吃的药物、食物等。因此,要尽量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眼睛局部可以使用一些抗过敏的眼药膏,例如激素类的眼药膏,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可以考虑全身应用抗过敏的药物。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通常情况下,婴儿眼角流泪可以通过按摩、观察、手术进行治疗。
婴儿眼角流泪,可以做冲洗泪道检查。因为婴儿眼角流泪考虑可能是鼻泪管下方的粘膜瓣没有完全通畅,一般可以通过自行按摩,在症状无缓解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另外,婴儿的皮下脂肪层较厚,肌张力高,往往容易在内眼角位置形成倒睫,所以可能出现刺激性流泪增多的情况,可以观察一段时间,避免揉拭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改善。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