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刚出生的新生儿,胎龄越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越高。一般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的顺应性下降。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鼻翼扇动,胸骨上下窝凹陷。严重的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三重度。x线片检查可以看到弥漫性肺不张。可以在产前24小时用地塞米松,能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证的发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早产儿的继发性疾病,其原因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在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呼吸窘迫,而且会逐渐加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是肺透明膜的形成,也就是所谓的肺透明膜病。目前,由于糖皮质激素的防治,以及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以及早期CPAP的使用,导致早产患儿的发病率降低,RDS的典型症状和严重性也有所改变。
一般的方法就是保温,放置在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再者就是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最后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要逐渐增加到,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喂养,热能不足使辅以部分静脉营养,纠正酸中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干、吸气三凹症,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
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到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成年人的呼吸顺畅,肺泡可以收缩,但是呼吸窘迫的婴儿因为肺部表面缺少活性物质,肺泡容易塌陷,造成氧的流通受阻,从而引起呼吸窘迫。
目前,基层医院新生儿的病死率很高。如果是在正规的新生儿科,抢救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另外,如果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还会伴随着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叫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的一种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主要有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等。在临床上,一般会出现呼吸微弱的症状,这时可以给新生儿拍胸片,根据病情进行分级。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