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又名潮红,常见于更年期或者更年前期,常伴出汗及心悸而出现的燥热症状,由面部或者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有人发作时可见到面部明显潮红。潮热一般被分为了两个类型,分别是阴虚型和湿热型,阴虚型是体内阴液亏虚、水无法克制火而引起的,而湿热型是因为阳气受到了湿气的遏制形成的。
自汗是指人体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因劳累、天热穿衣过多、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盗汗又称寝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常常以头部、胸部、背部最为明显,醒后汗止。多汗症主要是指小汗腺多个部位产生过多的汗液,常累及腋窝、掌跖和腹股沟。
外源性自汗是指与运动、环境等因素无关的自汗。
外感自汗主要就是自身体质虚弱引起的。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受凉、感冒、感染引起的。首先可以先测一下体温是否有异常。平时不要熬夜多休息,多喝水。如有发热,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平时可以适当增加点运动,多吃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和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自汗多属虚,与气虚、阳虚之别,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腠理不牢,汗出,需要对症处理。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尤为严重,兼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称为自汗。体质衰弱、长期病入膏肓者,气血亏虚,易患易出汗;咳喘日盛者,则因肺虚而气虚,筋膜松散,则因其发散而发汗。因暑热伤阳,或因湿热而生,或因表虚者稍感风寒,导致营卫失调,导致卫外失调,从而导致自汗。可以采用止自汗的中药来进行调理。
这种出汗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机体表面没受到保护,卫不固表。还有主要是由于体内的元气衰弱了,浑身的乏力动则出汗,素体虚弱,而元气的不足,那么可能会导致自汗。
中医脏腑辨证诊疗法是以证候为中心,阐述它的病机然后思考怎么治疗,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自汗、恶风是中医的病症名称。自汗的是指阴阳失调,肌肤凑里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表现为白天出汗,动辄更甚;是相对于夜间出汗,醒来则止的盗汗而言的。自汗为气虚,盗汗为阴虚所致。恶风指的是遇风觉冷,避风则缓解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体内阳气受损引起的。
出现自汗恶风后在具体调理上主要是以健脾益气、益卫固表为主,可以选用玉屏风散或桂枝汤来进行加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