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一份今天血常规化验的结果

会员77283 59 已回复
我发一份今天血常规化验的结果
补充提问:
刚才病情持续时间里有字写错了了,不是脖子痛是肚子痛,请见凉!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宋会义 副主任医师 医院
擅长:中医学
已帮助用户: 422
您好,就一个肚子疼和一个血常规无法为您确切诊断,血常规显示嗜酸性高。可以查一下看有无寄生虫之类的接触史,特别是蠕虫类的如线虫、吸虫、绦虫等的感染。另外就是结合一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一些血液及内分泌方面的疾病,祝您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的血常规化验单,主要侧重看三个方面,白细胞,从白细胞的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淋巴细胞的比例,可以大致判断是否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粗略的判断是否有贫血,然后再结合mcv,mch,mchc可以判断贫血的种类。看血小板,从血小板的多少,可以看出是否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疾病。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血常规的化验单分类就是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另外就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另外还有血小板系统.
如果是感染性的疾病,在白细胞分类当中会有所体现,如白细胞会明显的升高,或者是降低,也有一部分感染的话个白细胞是完全正常的,即使感染严重,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另外就是看这个血红蛋白和这个红细胞的数量,有没有贫血,有没有红细胞压积的降低,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的浓度,是否有没有下降,如果一张化验单里面的红细检测的话,全部都是下降,提示患儿有缺铁,血小板一般用于检查出血相关的疾病,进行血小板的检测,如果这个血小板明显的降低,然后他有出血的倾向,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血常规首先是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有上升,如果升高表示有细菌感染,需要服用该药物治疗;如果中性粒细胞降低,而淋巴细胞升高,那么考虑是病毒感染,则不需要服用该药物,再看血红蛋白、红细胞,看是否降低,如果轻度降低可饮食调理,如降低明显则需进一步检测,明确贫血原因;还有血小板,如果明显低于正常值,很容易出现出血,需重视。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在血常规化验单中,有一项血常规指标为WBC,就是指白细胞数量。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白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因此,这项血常规指标,反映了我们体内抵御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强弱。普通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应当在:4.0~10.0X109/L。新生儿的白细胞数量应当在:(15.0~20.0)×109/L。半岁到2岁的孩子,白细胞数量应当在:(11.0~12.0)×109/L。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血红蛋白也是检测人体是否出现贫血问题的重要依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查看血规化验单的窍门,是哪一个检验结果不正常,哪个项后将一个升降符号。
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其他指标,如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等,都能准确地判断出结果是否异常情况。如“↓”、“L”等,提示结果较正常为低,而若为“↑”或者“H”,表示化验明结果比平时高。这是因为这些指标都与血中的成分有关,因此要注意区分关系。对不同日龄、月龄及年龄段婴儿,白细胞和其他项具体参考值仍有一些差别,因此,与参考范围相对照也是非常重要的。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