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发烧38°多

会员184651635 18岁 悬赏10元 已回复
我早上因为去体检所以没吃饭空腹吃了药,然后有点干呕,中午也没吃饭因为没有没有胃口然后也是空腹吃了药。一共喝了两瓶水一瓶饮料,然后白天本来就有点感冒,晚上回家吃了几口辣的就没胃口了吃完药,贴的暖宝宝特别热然后量体温就38°多了,是什么情况?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晓东 副主任医师 铁岭市结核病医院 五官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外科常见疾病,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的常见病、皮肤及...
已帮助用户: 10548
问题分析:发热是热原刺激机体引起的反应,热原可能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您虽然早上及中午没有吃饭,但是这与您的发热没有关系。您的发热应该是感冒引起的,另外您的胃部不适与药物刺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关。
指导建议:这种情况应该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同时口服布洛芬退热治疗。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喝白开水。
有用0
相关问答

哺乳期母亲出现发烧38℃,此期间是不能给宝宝喂奶的,应该及时服用退烧药物,或者使用温水以及酒精进行身体擦拭,物理降温,两个小时之后重新测量,把此期间的乳汁挤掉,体温恢复之后再给宝宝喂奶,发烧有可能导致乳汁里面的病毒数量增多,会感染给宝宝,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儿童38℃算是发烧。
当腋下体温37.4~38℃一般属于低热,38.1~39℃时,一般属于中等发热。如果儿童38℃,一般算是发烧,家长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下降,比如用温毛巾擦拭儿童腋窝、腹股沟等处,通过散热的方法来使体温降至正常。如果体温不降反而升高,如超过38.5℃,需要遵医嘱给儿童口服降温药物进行治疗,避免造成高热惊厥。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发热38度多时需要吃药,可以口服一些退热退烧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配合物理降温一起治疗,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温水泡脚等。但要注意的是,退热的同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嗜睡的情况,要立即就医,尽快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出现抽搐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一般高热三天不退时需要住院抽血,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脑炎、肺炎或心肌炎等重型疾患。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发烧38度可以选择敏感的退烧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进行退烧,利用酒精来擦拭身体,也可以使用冰袋放到额头进行局部降温。患者发烧时要及时查找病因,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烧,可以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还要结合发烧带来的其他症状来分析,如果有腹痛,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要根据病因进行诊治,患者在发烧期间可以多饮水,因为发烧会使体内水分流失。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幼儿发烧38℃,应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生活管理等方式进行退烧。
1.物理降温:幼儿发烧38℃,家长可以通过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2.药物治疗:幼儿发烧38℃,如果通过物理方法体温没有下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小儿退热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生活管理:幼儿发烧38℃,家长应该做好生活管理,多给幼儿喝温开水,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晚上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建议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体温38℃是中度发热,可能是很多因素导致的,主要是病毒或细菌导致感染。要根据宝宝的症状和血常规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用抗病毒或抗细菌药物。38℃可以进行物理降温。监测体温,超过38.5℃,可以口服药物降温。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