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干眼症用药咨询

会员184919442 45岁 悬赏10元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近几年,一般在夏季,眼睛在阳光下会觉得不舒服,会流泪,会痒,有时也会痛,看书看电视会有疲劳感。去年开始,即便不是夏季,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去医院检查过几次,医生说是干眼症(诊断书上有时会写结膜炎)。
半个月前,左眼眼角经常发痒,易流泪。在阳光下会觉得很不舒服,会流泪,有时会有刺痛感。电脑,手机看一会就会觉得疲劳。
因受疫情影响,去医院看病不方便。想请问下医生,可以去药店买眼药水眼药膏吗,如果可以,买什么样的药呢?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红军 主治医师 阳信县人民医院 五官科 二级甲等
擅长:龋齿病,楔状缺损,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龈炎,牙周炎...
已帮助用户: 21626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的情况可能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引起的不适症状。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是由于眨眼次数过少上眼睑睑板腺分泌障碍,引起角膜表面的泪膜最外层的脂质层缺乏,造成泪膜不稳定蒸发过快引起干眼,
指导建议:治疗需要上眼睑局部热敷每天四次,每次十五分钟,按摩上眼睑十分钟,可以点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得干眼症主要是与长期使用电脑或者电子产品有关系,很多患干眼症的儿童多数是不注意用眼健康,比如儿童“蜗居”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上网无节制,都会使得用眼过度,使得眼睛疲劳而诱发干眼症。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干眼症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困倦、眼部瘙痒且有异物感,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眼睛有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畏光甚至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儿童干眼症要注意保健,避免儿童长时间操作电子产品注意中间休息,一般连续看电子产品1小时就要休息不到十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者是做保健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引发干眼症概率也并非不存在,但概率不大。
通常引发干眼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用眼疲劳所致,或由于长期用眼不良习惯引起,因此一旦患了干眼症就必须积极、彻底、有效地治疗,坚持科学健康用眼。
如果是乙肝引发的干眼症,通常需要联合治疗,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还需要配合进行眼部治疗,防止干眼症加重,导致眼部严重病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想要治好的话,必须要花很长时间,有些人在患病期间会经常觉得眼睛不舒服,如果不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干眼症始终无法缓解。但这个也得根据个人的症状决定,因为每个人都程度不同,而且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干眼症是由于孩子长期用眼,眼分泌物较少,引起孩子眼睛有痒的感觉,所以孩子会通过频繁眨眼来滋润眼球,减少痒感。绝大部分的表现是频繁眨眼,还有一部分,由于孩子眼睛干燥比较严重,导致结膜破裂充血,有时继发感染引起孩子眼睛红肿需要使用抗生素。缺乏维生素A,也会导致眼睛干燥综合症。平时一定要注重给孩子,少看手机电视,补充维生素A,多吃红萝卜,青菜,鸡肝,鱼肉之类的。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儿干眼症一类是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泪腺病变,造成的眼泪过多。
另一类是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或是长时间的用眼,导致孩子出现干眼症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经常接触电脑和电子设备。小儿干燥的早期表现是因为角膜前部的泪水膜质量和数量不够而导致结膜和角膜上皮无法保持其正常的机能。另外,由于缺乏维生素A、慢性结膜炎、化学烫伤等,导致粘液细胞的分泌不足,也可导致该病。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