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高会引起血栓的形成,严重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增高有多种原因,有生理性的增高,正常人一般一天之内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略高,春天较低,冬天较高,高原地区的居民血小板水平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也可以增高,一般这种生理性的增高对人体没有影响。病理性的增高最常见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外周血的血小板数量可超过100万/mL,病人可以出现疲乏、乏力、脾大,最严重的是出现血栓,常见的有脑血栓、四肢动脉血栓、冠心病等等,还可以出现出血的症状,以鼻腔、牙龈出血多见。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治疗。
注意:血小板高的患者首先要从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可以选择一些清淡食物来吃,尽量减少肉类食物,高油脂食物,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平时也要注意多喝水,有利于血液的稀释,对于缓解血小板增高有很好的帮助,在治疗期间,也可以服用一些降血小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如下:
孕妇血小板减少是孕期比较严重的现象,医护人员都比较重视。如孕妇孕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定要按医生嘱咐做相关检查,如果是在产科医生手上,会做相关检查,找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产科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孕期特发的HELLP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症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产科医生会做相关检查,排除以上原因后再考虑是不是妊娠期特发的血小板减少。如果排除了产科因素,可能会建议孕妇去血液内科就诊,因为该问题有可能是血液方面的问题。
血小板减少会使血液难以凝固,还会出现皮下出血等。
可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出现皮肤的出血点、紫癫、瘀斑,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常见,因此反复的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的,常提示血小板低等出血性疾病。还可以出现口腔黏膜血疱、鼻衄,偶尔会出现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消化道出血,可以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泌尿道可以出现出血,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建议:切除脾脏是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较常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因而切除脾脏后免疫细胞将减轻对血小板的攻击。此举可控制疾病。
孕期血小板低是正常现象,平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适量的补充维生素C,定期复查血小板就可以了;如果血小板低的比较厉害,可以提前入院待产,要选条件好的大医院,医生会给患者提前备血准备。尤其是到生孩子的时候,经阴道分娩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出血不止。如果是稍微偏低不用太紧张。
如果要降低血小板,首先要明确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根据病因治疗血小板才能降到正常。临床上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小板增多症可以引起血小板明显增高,这种疾病需要应用羟基脲等抑制骨髓造血的药物治疗,血小板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另外,在某些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慢性感染,脾切除术后都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就可以。
血小板数目偏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形成血栓性疾病,影响生命安全。
血小板是人体内一种比较重要的成分,一般它主要是参与机体血液凝固的。因为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止血,血小板数量增多,人体的止血功能会增强,容易形成血栓性的疾病,特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本身有形成血栓性疾病的倾向,如果血小板数量高,形成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首先要注意清淡的饮食,多喝水,适当的运动,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服用药物抗血小板聚集。如果血小板数量明显增高,需要服用药物降低血小板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