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怎么回事

会员66152617 44 已回复
我的闺蜜说她有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想了解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超声
通常情况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是绝经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是绝经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进而出现骨胶原蛋白大量流失,患者要立即检查骨密度值。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要进行检查,通过有效正规的检查能够将疾病治愈,如果病情过于严重,可以考虑进行康复性的理疗锻炼,增加肌肉的力量。
另外,还要调整生活方式,以补充钙物质和维生素D为主。补充新鲜的鱼类,还应定期进行复查。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是绝经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是绝经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进而出现骨胶原蛋白大量流失,患者要立即检查骨密度值。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要进行检查,通过有效正规的检查能够将疾病治愈,如果病情过于严重,可以考虑进行康复性的理疗锻炼,增加肌肉的力量。
另外,还要调整生活方式,以补充钙物质和维生素D为主。补充新鲜的鱼类,还应定期进行复查。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病情分析:女性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系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综合征常有如下症状:(1)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2)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键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3)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浮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

苏英杰 医师 妇产科 邢台市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67587
擅长: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盆腔炎,无痛人流。


指导意见: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刘筠 主治医师 妇产科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72578
擅长:月经失调、流产、妊娠期疾病、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等

其实围绝经期就是更年期啦~通常出现在45--48岁。会出现潮热,易怒,失眠,阴道干涩/性交困难,皮肤萎缩,关节痛等。围绝经期的远期危害包括骨质疏松骨折,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不过不用太担心了。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同时,由于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减少引起的。所以适当补充女性所需雌性激素是必要的。可以试试拜尔药业的克龄蒙,效果不错哦

苏英杰 医师 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67587
擅长: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盆腔炎,无痛人流。

问题分析: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指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意见建议: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必须充足,适当的性生活,补充更年期激素,会推迟绝经期

李二月 主治医师 其他 雄县医院 已帮助用户:65656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十二指肠溃疡,难治性溃疡,食管-贲门失迟缓症

病情分析:围绝经期不会怀孕
意见建议:更年期绝经后同房是不需要再采取避孕措施了. 更年期妇女养生还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 ,可以提高和协调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充分发挥身体潜能 ,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二,要注意饮食营养.饮食营养对于更年期改善症状也有很好的作用,三,要加强身体锻炼.一是提倡跳绳 .二是提倡慢跑 ,用慢跑来直接治疗精神抑郁.在控制神经衰弱方面 ,跑步比药物更为优越.

徐清芝 医师 儿科 冠县冠城镇徐三里庄卫生室 已帮助用户:359468
擅长: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