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经前期综合征是月经前身体不舒服的一种症状。
经前期综合征表现个体差异性大,一般并没有实质性的妇科炎症,但是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出、乏力、腰酸腹痛、头疼、恶心、胸有饱胀感、嗜睡、失眠、健忘等症状。这时患者应该调整好心态,保持好心情,一般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多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另外还可以配合选择益母草颗粒、维生素E、乌鸡白凤丸等进行调理。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 疲劳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 诊断PMS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指导意见:你好,有些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或经期中出现反常现象,如在情绪上:烦躁、愁闷、抑郁、多疑、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在工作和生活上:不能很好工作、学习和料理家务,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身体上:疲乏、头痛、乳房及胸胁胀痛、不思饮食、低热等。这种病医学上称为“经前紧张综合症”,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一般没有品质性病变,月经过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它往往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不愉快,甚至造成感情破裂,影响家庭和睦。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指导意见:朋友你好;这情况建议配合采用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有扶正祛邪,补气养血的功效,能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