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内踝骨折54天之后可以下地行走,但需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内踝骨折也就是内踝出现了骨质损伤,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让骨折情况完全恢复,而内踝骨折54天之后属于将近2个多月,因为一般建议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最好拄双拐缓慢行走,注意避免行走时间过长,也不要负重行走,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进而影响病情恢复。
通常情况下,内踝骨折54天了可以下地走。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内踝骨折54天后,患者在去医院经过正规的治疗后,骨痂已经长出来了,一般是可以下地行走了。骨折基本都是固定的,就算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骨折处,也不会出现错位,相反,在下地行走的过程中,会受到压力的刺激,加快骨痂的生长,从而可能加快踝关节的活动能力。
内踝骨折通常需要10-12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内踝骨折,如果对位正确,可以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方法进行修复。如果对位差,可以通过外科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不论是保守疗法,还是外科疗法,都要经历三个时期:机化、骨痂形成、骨痂成型。这三个步骤一般都要10-12个星期来做。当骨折完全恢复时,可以在充分的负荷下自由活动。
通常来说,内踝骨折45天负重走路不行。
内踝解剖结构名,即胫骨下端向内的骨突,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可能是直接、间接暴力或者积累性劳损导致的,可能会导致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还可能会导致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可能需要躺着,通常需要进行手术,而且术后需要休息3个月左右才能达到痊愈,所以内踝骨折45天负重走路不行。
内踝骨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固定骨折部位等方式来处理。
1.日常护理:内踝骨折是一种关节内的骨折,常常会伴有韧带的损伤,这种情况要注意一旦内踝损伤后,建议休息为主,避免负重活动,可抬高下肢来达到消肿的目的。
2.固定骨折部位:内踝骨折后,患者可以应用石膏、夹板等支具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骨折的继发性移位或者是损伤。
内踝骨折后2-3天能拄拐走路。具体分析如下:
内踝骨折一般可以进行石膏固定,或者进行手术治疗,使用空心钉固定骨折端,一般在治疗后恢复较快,骨折端比较容易被固定,可以在内踝骨折后2-3天拄拐走路,此时局部肿胀、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可以适当行走。但是内踝骨折后拄拐走路需要避免过长时间行走,以免引起局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