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肉芽和脐茸不一样。
肚脐肉芽是由后天炎症反应形成的,颜色鲜红,相对较小,质地柔软,可以自愈,也可以通过使用相应药物或结扎的方式进行治疗;脐茸则是先天畸形,颜色比较暗淡,相对质地较韧且很大,需要通过激光或者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的病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脐茸会容易导致宝宝的肚脐发生感染,如果在给宝宝护理的时候不注意碰到了,还会有可能引起出血的情况。
主要是其不断产生分泌粘液或者是分泌血水,造成局部长期被湿润所浸泡,造成局部皮肤的感染,有的会炎性的增厚,有的会引起局部皮肤的感染、脐炎,严重者形成脓毒血症。
可以给宝宝肚脐定期的做消毒工作。平时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肚脐,洗澡的时候要贴肚脐贴,禁止碰水。还要做好宝宝腹部的保暖工作,不要让宝宝受凉,如果脐茸严重的情况下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新生儿的肚脐眼正常有个脐痂,一个月内慢慢能掉下。但有的宝宝的肚脐眼上有毛茸茸的东西,无法去除。新生儿脐茸,它并不是单纯的脐痂,而是在新生儿脐部发育过程中,肠上皮和尿部导管在脐部没有完全退化,储存在脐部的一个现象。可以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到医院外科进行简单的脐部结扎。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肚脐长肉芽的原因具体如下:
新生儿肚脐有肉芽可能是因为新生儿患有脐茸,脐茸是因为出生时的先天性畸形造成的,有的宝宝在肚脐脱落之后,因为肠子里的卵黄管没有彻底封闭,造成了一些组织的生长,从而引发脐茸。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前往医院诊治,同时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此外,患儿避免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可定时活动身体。
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体积小的脐茸,可用该药物。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该药物烧灼。粗大的脐茸,需要手术切除。其它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也可选用。